我们尝试了什么?

——写在《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出版之际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0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传媒指数蓝皮书”《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2008版)新近面世。作为本蓝皮书的主编,我自然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编制和发布“中国传媒发展指数”?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这本报告所涉及的全部描述中国传媒发展状况的数据中,没有一个数据是我们专为本项研究独立调查所得,而且,由于它是基于现有数据的一项深度研究,其数据时效也比一般的此类蓝皮书报告要晚一年。那么,我们这本报告的价值何在呢?

      的确,与二十多年前各种统计数据严重缺失的情况迥然不同,今天,关于中国传媒业的各种统计性的实证数据已经相当丰富了,除去国家职能部门的统计数字及各种专业的调查公司大量调查数据,仅仅中国传媒的蓝皮书系列中就至少已经有4种以上的报告每年问世。它可以让我们较为清晰地观察中国传媒业的主要方面。但是,坦率地说,就现状而言,如此丰富的数据在价值呈现的形态上,多为初级意义上的使用,其数据价值的开发利用存在着深度挖掘的巨大可能。

      数据的价值挖掘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传媒学术界在此一领域的进展尚处于拓荒阶段。就中国传媒领域的基于调查统计的实证性研究报告而言,存在着这样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所有的调查报告局限于传媒自身的各种数据的描述,而对于影响传媒业发展的社会的、经济产业的、人民生活的相关数据的关联性分析非常缺失,要知道,传媒业是一个社会依存度很高的行业,任何环境因素(社会的、经济的、人民生活的及规制的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传媒业巨大的变化。如果我们对于传媒业的描述、分析和研究脱离开对于环境因素的考量和关联分析,我们的描述就是井底之蛙式的描述,我们的分析和预测就失去了主要的社会依据,其科学性和说服力就大可质疑。二是传媒产业作为重要的国家“软实力”之一支,一直缺少一种评估其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而仅仅用媒介的数量规模、营业额、覆盖率等指标去进行此类评估显然是有很大缺陷的。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组织编制了“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本报告的主要特色在于:第一,将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指标与中国的社会经济指标、人民生活指标进行关联分析,以期在一个更为宏大的社会视野下把握中国传媒业发展的状态特点与走势;第二,我们着手构建了中国传媒发展状况的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地说,我们用生产能力、盈利能力和市场环境等三类指标来描述和分析媒介自身发展;用消费结构、区域活力、受众特征、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和消费能力等六类指标来描述和分析媒介发展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拟合出中国传媒发展的评价指数。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是对中国省级行政区的传媒发展水平与差异进行综合测量及评价的工具,它为科学制定宏观传媒发展政策,促进中国地区间传媒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型社会,进一步实施科学发展的战略,提供了客观、科学、可靠、完整的测评依据。应该说,中国传媒发展指数对中国各省区的传媒发展现状具有良好的总体反映和解读。同时,本报告还对某些当前发展中重要的实践问题进行了分专题的学术探讨,相信也能够为业界的实践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启发。

      当然,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向着正确方向跨进的一个起步,在指标的选择、权重的赋予、复合性评价指标的构建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有待深入。期待我们的报告受到学术界、实务界的更多批评指教,以便使中国传媒发展指数的编制、评价与分析日臻完善,为中国传媒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镜子”、“罗盘”、“尺度”方面的助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