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方法对教育研究视角选择的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龙跃君,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湖南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研究员。(武汉 430074)

原文出处:
江苏高教

内容提要:

教育问题是人们公认的复杂性问题,“复杂性”对教育研究的影响是深刻的、根本性的,其非还原论的新整体论方法将为教育研究视角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启示。本文通过对复杂性科学方法的解读,从方法论角度将复杂性理论引入教育研究,提出教育研究视角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元理论的新取向。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0 [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418(2008)03-0011-0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复杂事物和现象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采用传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处理这些问题时,遇到许多根本性的困难,简单性思维的局限性不断暴露出来。研究表明,存在上述问题重要的原因在于近现代科学学科划分基于还原论和化归的思想,模糊了人们对事物总体性、全局性的认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复杂性科学开始孕育、萌芽和发展,并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随着复杂性研究的深入,人们在揭示客观复杂系统构成的原因、演化的历程和复杂机理的同时,进一步思考其形而上的复杂性方法。当把这些方法运用于其它广泛意义上的问题研究时,复杂性研究就变为了一种观念或视角。教育问题是人们公认的复杂性问题,“复杂性”对教育研究的影响是深刻的、根本性的,在方法论视角方面,其非还原论的新整体论方法将为教育研究视角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启示。

      一、对复杂性科学方法的解读

      1.综合分析与还原分析相结合,整体论的世界观

      人类认识有两次大的分离,一是把自身同环境分离开来,二是劳动的分工及学科专业的分离,这两次分离都是极其有意义的。然而,当这种分离的思维模式更广泛地应用到整个世界中时,人就不再把分离看成是一种手段,而是将分离视为一种实在,进而演变成了一种破碎的世界观。当用这种世界观作指导时,人们自我地把整体打碎,自我地忽略了整体、背景和联系。因此,针对世界及其组成事物是整体性、多样性、多层次性的统一,针对还原分析方法的不足,复杂性科学提出综合分析与还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整体论思想自古有之,特别是在一般系统论中作为研究方法进行了界定。一般系统论克服了过去只从事物的组成要素与部分来认识和把握整体的弊端,加进了对要素、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但并没有揭示出事物的组成部分和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怎样构成整体,以及怎样对认识整体有着积极作用,更没有揭示出如何认识部分和要素,以及认识整体对认识部分、要素所具有的意义。复杂性科学整体论方法突破了一般系统论中“整体大于部分”的结论,提出了涌现理论及隐喻方法、全息方法、背景化和返回事件等方法。

      本体论上的还原论包括无演化性、可分解性、线性因果关系、叠加原理等基本主张,并由此导出了简单性的世界观。在复杂系统中,其基本关系是非线性关系,同时存在着生成演化、主客体耦合的关系。但复杂性科学整体论方法不是对传统科学还原论的方法的否定,而是超越。因此,与还原分析相对应,整体性方法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主要是寻找那些产生系统特性的组分行为,而不是从特定的组分行为出发去研究这些行为带来的系统模式。综合分析不是从已知部分进行逻辑构建,而是在知性上(intellectually)将整体分析为有信息的部分,找出系统的宏观特征,然后向下发掘那些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机制。

      2.技术理性和反思理性相结合,“元理论”的观点

      一个世纪以来,新的科学探索突破了经典科学狭窄的理论框架。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的各种著作以及许多对立的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表明科学理论如同海上漂浮的冰山,有一个巨大的被淹埋的部分,这个部分是“非科学”的,但对于科学的发展又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发展远远不是与理性主义的发展同一的,而是符合一个充满非理性化和重新理性化的不稳定的过程。

      元系统是一个比系统在证明手段上更加有力、在内容上更为丰富的形式系统,它包含了系统成立的条件或其前提的根据。元理论是自我进行整体反省的理论,是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是理论的认识论。莫兰说:“任何一个概念系统必然包含一些只能在系统之外给予回答的问题。因此,要考察一个系统,就必须参照一个元系统。”[1] 根据复杂性方法论,关于某类对象的理论系统不应当是绝对封闭的,它应该随时准备对它的元系统开放。在它的元系统被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它对对象的考察应当既在系统的框架内进行又在元系统的框架内进行,即技术理性与反思理性相结合,这样就会既看到对对象的认识结论的效用又看到这一效用的条件或限度。

      3.为着系统的生成,开放性的视野

      如前所述,经典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还原论方法。不仅如此,我们还常常习惯于将这些零件从其周围环境中孤立出来。这样一来,我们的问题与宇宙其余部分之间的复杂关系就可以不考虑了。复杂性科学的进一步研究说明,21世纪是一个充满湍流(onflow)的世纪,有序和无序同在,混沌与自组织共生,来自混沌的秩序是自组织的秩序,自组织是生活的本质,是同化和顺应的基础,系统的自组织使创生在涌现中产生。因此,针对上述系统的自组织性和生成性,复杂性方法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开放性的视野。从对教育的隐喻以及从事实性的系统自身的角度来说,孤立系统只有循环,封闭系统可传递和转移,开放系统才可转变[2]。开放系统的主要挑战不是将过程引向目标(生产“完美”的产品),而是指导转化以维持过程的形成性,系统开放是实现系统自组织及系统生成的必要条件。

      二、对教育研究视角选择的启示

      在多学科研究中,研究视角可以分为学科性视角和方法性视角(冯向东,2006)。把复杂性科学研究引入教育研究,国内许多学者已经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柳海明,2004)。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学科性视角和方法性视角两个方面,即分别是从本体论的角度研究教育的复杂性和把复杂性方法论引入教育研究。有关研究表明,从本体论的角度研究教育的复杂性,需要从哲学反思的层面上来看待复杂性理论与教育学研究的关系,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理论思维的挑战。关于从方法论角度引入复杂性科学方法,叶澜教授在其专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中用整章篇幅着重论证了系统科学方法的应用,特别是复杂性科学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文雪、扈中平在其《复杂性视域里的教育研究》一文中提出祈向整体性的教育思维、更多地关注教育事件、注重模糊的教育评价和共生的教育学研究[3]。唐德海、李枭鹰《复杂性视域里的教育选择》一文中提出归还教育主体以选择权[4]。考虑到复杂性科学并非一门具体的科学,其划分依据是它们所持的超越还原论的方法论立场,所以本文选择后一种视角,注重的是表述、分析问题的方法、切入点和研究路径(研究范式),而不是把复杂性科学特定的范畴引进来作为构建教育理论的基石。综合有关研究成果并针对传统简单性教育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教育研究必须重视以下视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