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系统思想及其实践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国平,哲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余林媛,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科技史在职博士生。(南京 210095)

原文出处:
中国农史

内容提要:

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诞生的一门具有综合性、横断性和功能性的学科。中国的传统农业中有许多思想和观点与系统科学的原理非常接近,而且还被付诸于农业生产的实践之中。这些思想有:有机整体性、关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的动态平衡状态、系统的生成与演化,等等,几乎包括了现代系统理论研究的所有重要方面。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8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 S-09;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4459(2008)01-0017-07

      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一门具有综合性、横断性和功能性的学科。与经典科学孤立、静止的思想和还原、分析的方法不同,系统科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由多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的状态、功能、行为、秩序、演化等。

      令人深思的是,在西方科学与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系统科学却与东方中国的传统农业文明具有诸多的相通之处,中国传统农业中的许多思想与观点不仅与系统科学的原理不谋而合,而且还被付诸于农业生产的实践之中。本文拟就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系统思想与实践作一些探讨。

      一、有机整体性

      所谓系统观点,首先是整体观点。若干事物按某种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系统,就会产生出它的组分和组分的总和所没有的新性质,这种性质只能在系统整体中表现出来,一旦把系统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便不复存在,这种性质就是系统的整体性。整体性是全部系统科学的理论基石。

      (一)生态系统的整体观

      整体性是中国古代具有的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国古代用“天地人”即“三才”来概括整个宇宙系统。在《周易》、《老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古代著作中明确地阐发了天地人宇宙系统的整体性思想:整个宇宙是一个由天、地、人三大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大系统。天、地、人又是三个各有其结构与功能,而又相互联系与配合的子系统。宇宙大系统的整体性,正是通过天、地、人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结而呈现出来的。

      “三才论”在农业哲学中则表现为天地人物相统一。由于“天变于上,物应于下”,是一个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以天地人物相统一,也就是天象运动、气象变化、物候表征和农事活动的和谐与统一。中国古代各种“月令”中所体现的就是这种天地人物的和谐与统一。古历书《夏小正》把天文、气象、物候和农事诸种知识融于一体,它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又把每个月的天象变化、气候情况、物候特征、农事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把人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运动联系为一个有机协调的统一体。形成了天、地、人、物相统一的生态观。这种天、地、人、物相统一的生态观,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整体思维方法。①

      (二)系统和谐、协调的思想

      系统的整体性要求系统的各要素的行为要相互协调,保持相互关系的和谐一致。现代系统理论的分支协同学就是着重研究要素的协调与和谐问题的。中国传统农业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协调与和谐的思想。

      《王祯农书·农桑通诀·授时篇》认为:“人与天合,物乘气至,则生养之节,不至差谬。”②因而人们的各项农事活动都要和自然规律相吻合,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阴阳二气进退消长的规律是相适应的。只有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做到了“人与天合,物乘气至”,才能真正实现天、地、人、物的和谐与统一。

      《庄子·在宥》中说:“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③农业生物就很难生长发育良好,因此,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就必须“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这里的“六气”指的是:阴阳风雨晦明,只有阴阳、风雨、晦明这三对相反相成的气,都能协调的合和,才能培育群生,使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三)整体性思想在农业生产中的实践

      中国古代人将自然系统和农业系统构成一个整体,使耕、种、耘、收、藏等农事活动同自然系统中的季节变化相适应。《陈旉农书·天时之宜篇》中说:“万物因时受气,因气发生,其或气至而时未至,或时至而气未至,则造化发生之理因之也。”④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受着阴阳之气的深刻影响,它们就是在阴阳之气的影响之下生长和发育的。在不同的年分里,“时”和“气”并不总是同步的,有的时候节气到了而农时未到,有的时候农时到了节气未到,在这种情况下,“造化发生之理”也就因之而发生变化了。由于“阴阳有消长,气候有盈缩”,所以人们在农业生产中要达到“百谷之成,斯可必矣”的目标,必须“顺天地时利之宜,识阴阳消长之理”。⑤

      《三农纪·月令》还观察到生物与天象、气象之间的整体联系,描述了草、木、鸟、兽、虫、鱼等生物,随着季节、天象和气象的变化而发生生态学演替的规律,从而给人们提供了根据物候表征来掌握天时变化和从事各种农事活动的可能。在中国古代农业中,天体运行、气侯变化、物候表征和农事活动是和谐与统一的。⑥

      在公元前256年修建的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整体性思想的一个十分成功的实践。都江堰工程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当地与成都平原的自然条件进行了综合的系统规划:“凿离堆,辟沫水之害”;“此渠皆可行舟,余则用溉浸”;“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将人工渠与自然河道沟通,实现了控制或调整天然水的分布。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渠首起,直至千支万流的渠水末梢,未见一坝一堰,完全利用天然地势,所有水量都是自然到位,没有任何外力强制,所谓“水到渠成”。对于岷江的分水、泄洪、排沙等问题,在总体规划上作了全面综合治理的考虑,创造出一套合理、奇特、费省效宏的枢纽工程布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