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绩效(1957-1978)

——基于投入产出效益比较的分析

作 者:
瞿商 

作者简介:
瞿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430073)

原文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经济统计的方法,通过加入劳动力投入的总价值,重新估算了1957-1978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工农业分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同时,运用增长指数模型,计算了计划体制时期各项投入和产出的年均增长速度。目的是与投入产出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即计划体制下,国民经济及工农业分部门的绩效很低,原因在于计划体制时期存在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的效率损失。因此,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唯一选择。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两种。一种是投入产出的均衡分析,主要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产出的平衡关系,实际上是研究国民经济内在结构的均衡问题;另一种是投入产出效益的比较分析,主要是对投入与其产出进行比较,以说明投入的综合经济效果。

      计划体制时期,采用物质产品核算体系方法来核算国民经济的投入和产出,作为生产资源之一的劳动力投入的价值被排除在生产投入的计算中。因此,国民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被人为地拔高了,不能有效地体现真实的国民经济及分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益。本节试图通过加入劳动力投入的价值,重新估算计划体制时期工农业分部门以及国民经济的实际总投入,并与每一相应年份的净产出进行比较,从而更加能够说明计划体制时期工农业分部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真实绩效。

      一、工农业分部门投入与产出效益

      (一)农业部门投入与产出效益

      农业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广泛开展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农业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劳动力。表1是计划体制时期农业部门的实际总投入与净产出的变化情况。农业部门产出以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代替,因为国民收入指标扣除了总产值指标中的物质消耗价值和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因而也是农业部门的实际净增加值;农业部门实际总投入是可计算的物质消耗加上当年劳动力投入的总价值。因为这里的物质消耗是指可计算的物质资料的投入,并不包括农业部门劳动力的投入。①

      投入产出比等于1,表明投入正好等于净产出,投入产出比大于1,表明投入大于净产出,经济效率越低;反之,投入小于净产出,经济越有效率。

      计划体制时期投入产出效益比的情况是,1959-1964年的6年时间里,农业部门投入产出效益之比大于1。这可以解释为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和1962-1965年的三年调整时期,国家对农业部门的投入加大,以恢复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创伤。因此,农业产出带有恢复的性质。在文化大革命的大多数年份里,农业投入基本上小于净产出,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率。这可以解释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文化大革命时期,农业仍然在缓慢发展。但这种效率仍然很低,大多数年份投入产出效益比都在0.95以上。

      

      注:农业部门实际总投入=物质消耗+劳动力投入。物质消耗数据是依据农业部门物质消耗占农业总产值之比计算得出,采取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农业部门劳动力投入数据是依据1957-1978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工分(10分)*每工分价值(0.06元②)*劳动时间(300天)计算得出,采取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

      资料来源:《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版,第7—10页;《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第405页。

      讨论农业部门的物质消耗、劳动力投入和总投入增长及其产出增长,可以采用以1957年的各项数据为100,对照1978年各项数据,获得相应各项数据的增长指数。于是,可以建立一个各项投入或产出增长指数的数量模型,即:

      

      ③它说明,1957-1978年农业部门的物质消耗、劳动力投入、总投入及其净产出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81%、1.745%、3.5839%和4.1759%。从农业部门总投入及其净产出年均增长速度可以看出,净产出增长速度高于总投入增长速度,但二者相差只有0.592个百分点,也说明投入产出的效益不够好。这与大多数年份里农业部门投入产出效益比为0.95正好互相印证。

      (二)工业部门投入与产出效益

      同样,在工业部门投入中也没有把工人的劳动力投入的价值计算在内。因此,在计算1957-1978年工业部门总投入中,必须把工业部门物质消耗再加上相应年份工人的劳动力投入。这里,把相应年份的工人工资总额直接作为工人的劳动力投入价值。表2是1957-1978年中国工业部门实际总投入与净产出的比较。可以看出,工业部门投入产出效益比在大多数年份里都大于1.8,有1/3的年份(8个年份)甚至超过了2.0。它说明工业部门的投入往往是其产出的1.8倍甚至2倍以上,远远超出了农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益比,其经济效率与农业部门相比要低得多。

      对工业部门物质消耗、劳动力投入和实际总投入增长及其产出增长的比较,仍可以采用以1957年的各项数据为100,对照1978年各项数据,获得相应各项数据的增长指数。假定22年间工业部门的各项投入和产出的增长速度都保持不变,即以同一个比例增长,利用增长指数模型(式1),求出各项投入或产出的年均增长率γ。

      

      它说明,1957-1978年工业部门物质消耗、劳动力投入、总投入及其净产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0638%、6.234%、7.8924%和7.1693%。可以看出,工业部门净产出年均增长速度低于总投入年均增长速度,二者相差0.7293个百分点。④这与大多数年份里工业部门投入产出效益比大于1也是互相印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