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830 9 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02-5766(2008)06-00 11-06 一、引言 全球企业的成长性存在着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美国《家族企业》杂志披露,多数西欧国家以及墨西哥、智利都拥有超过200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另一方面,世界上大多数企业都在其创立后20年内倒闭,只有不到30%的家族企业能进入第二代,不到10%的家庭企业进入第三代,进入第四代的家庭企业只有大约4%。就我国而言,第一代民营企业曾经创造了辉煌鼎盛的历史——1993年太阳神在保健品行业创下63%的市场占有率;爱多以80万元起家,在3年之内年销售收入达到十几亿元;三株药业成立3年内,其销售额从1.25亿元飙升到80亿元……然而,在完成资本积累,具备了更高档次的发展能力之后,这些企业却一个接一个陷入成长危机之中——资金链断裂,股票价格高台跳水,“创立、崛起、衰败”的剧目不断在民营企业发展舞台上演。本文希望尝试性地研究影响民营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以期为监管部门和民营企业家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民营企业持续成长的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1、民营企业的概念 民营企业是我国特有的意识形态层面的概念,与“官营”、“国营”相对应,主要指非官方组织的运营活动。在东亚,控股股东经常采用金字塔结构来控制上市公司,要对公司的性质有所认识,就要追溯到企业的终极产权所有者(刘芍佳,孙霈和刘乃全,2003),因此,本文将全体上市公司按照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性质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国有控股、民营控股和其他类),并将其中的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定义为民营上市公司。 2、企业持续成长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企业自身的因素——良好的治理结构和财务状况都可以促进企业成长(苏琦,2005);Altman(1983)发现,管理失衡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唯一重要因素;Mitton(2002)发现,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了最大的持续成长危机;Nowland(2007)发现,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提高持续成长性,几乎所有公司都按照Anglo-Saxon公司治理条例来改善治理水平,但是,其中家族企业的治理水平提高的最少;李新春、任丽霞(2004)发现,珠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家族性治理结构,即家族对企业拥有绝对控股权,企业战略决策必须由家族控制,家族在董事会中拥有绝对投票权,继任者从家族成员中选择,企业的关键岗位由家族成员担任。这些治理结构为民营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立下了汗马功劳,又成为民营企业持续成长的羁绊。 有学者将外部环境纳入持续成长问题的研究中来。在投资者保护越差的国家,企业越难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其持续成长性也越差。Johnson(2000)发现,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投资者保护较差国家中的企业遭受着最大的损失;Br ü derl & Preisendorfer(1992)发现,外部行业因素也影响企业持续成长——从事制造业的小企业更容易生存,而零售业最容易失败;Gadenne(1998)甚至认为,必须分行业进行研究,才能确定企业持续成长因素。 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企业的持续成长。Storey(1994)从企业家、企业和战略3个方面来研究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发现企业家动机,管理经验,行业背景和产业属性,地理位置都会影响企业成长;陈劲(2001)发现,企业家、行业和地理位置都是影响小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我国目前关于企业持续成长的研究几乎都是通过问卷调查,而且研究样本集中于各个地区的家族企业或者中小企业,没有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研究。而实际上我国民营企业在所有权、控制权分配到企业的领导行为、用人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强的家族化倾向,因此,有必要把对家族企业的研究扩展到民营企业中去。本文决定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规范数据,从企业层面和外部环境研究影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持续成长的因素。 三、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借鉴现有研究,本文拟从企业层面和环境层面研究影响民营上市公司持续成长的因素。 企业层面的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因素和财务因素。由于法律体系不完善,对投资者保护较差,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着很多的公司治理问题和财务问题,对其持续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1)公司治理。亚洲私有产权的保护较差,家族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即使在上市之后创立人也不愿意丧失控制权,仍然通过交叉持股和金字塔结构来控制上市公司(Claessens et a1.,2000)。为了从上市公司获得私利,大股东可能会在公司陷入困境时支持上市公司,从而在短期内降低公司陷入困境的概率,但是其目的还是为了在长期对小股东进行侵占(Faccio,Lang&Young,2001),因此不利于公司的持续成长。股权结构的缺陷还会影响其他公司治理机制,造成董事的独立性不高(Morck,Wolfenzon & Yeung,2004)等治理问题。这些治理问题导致内部人权利过大,这时如果再不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如预算控制,成本控制等)抵制内部人做出的错误决策,就容易产生成长危机。而外部审计制度是一种良好的外部监控机制,王艳艳等(2006)发现,公司能够通过聘请“四大”来抑制自己的代理问题。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