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和中国民营经济三十年

作 者:
晓亮 

作者简介:
晓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原文出处:
理论前沿

内容提要: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十年。这三十年中,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允许到允许,再到鼓励、支持,已经挺拔的发展起来,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支撑点。在未来的三十年,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市场化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争取民营经济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5-0006-04

      一、改革开放与民营经济是同步的

      中国民营经济(包括个体户,私营企业,外资经济,以及合作经济,股份制经济中非国家控股的企业,乡镇企业等)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重新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它与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同步发展、同步前进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如果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算起,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是不平凡的三十年。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三十年,是中国大踏步前进的三十年。三十年也是弹指一挥间啊。但中国的天和地,在三十年中确实大变样了,值得庆祝,值得纪念。

      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容,一开始就向市场化方向推进。而向市场化推进的同时,就包括对公有制的改革,以及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如家庭承包等)。

      所以,我们把改革开放和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三十年放在一起,并列地提,是准确的,合乎逻辑的。

      何况市场化和民营化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犹如一块铜板的两面。没有市场化的推进,就没有民营、私营经济的出现和发展;而没有民营、私营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市场化的推进,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本文只是讲民营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这一块。而非公有制经济,实际上就是私有制经济。这两个概念在我看来是同义语。只不过多年来的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把“私”字搞臭了,在人们的习惯中才不愿意用私而用非公。

      二、中国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所进行的三大改造任务完成后,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历史背景下重新出现的。

      三大改造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的合作化,对城市个体手工业、小商小贩的合作化。到1982年制定《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胡乔木同志才将其改称为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更准确。这项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是1956年。完成后即急急忙忙地宣布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了。中国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即变成不是全民所有制(也叫国有经济),就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了。实际上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从来是不平等的,集体所有制是为了向全民所有制“穷过渡”而设立的,所以我们一些学者称之为“二国营”。这些问题我觉得都可以重新认识。

      改造以后,中国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便是公有制的一统天下了。其他所有制都在消灭之列,都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来批判。毛泽东同志甚至说过,要使小生产、资本主义在中国绝种。原先以为这样做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际却使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我们才不得不承认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到1978年,全国只剩下个体工商户15万户。这15万户大都是修自行车,修鞋子的,几乎没有什么产值。

      这就是改革开放前的实际情况,也是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三、其实非公有经济是在公有制夹缝中生长起来的

      由于改革开放前早已是公有制的一统天下了,一切带有“私”字痕迹的所有制都在消灭之列,甚至连自留地、自负盈亏、家庭副业都不允许,因此,现实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只能在公有制的夹缝中重新出现,重新发展。它们同以往的私有制经济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具体说,农村家庭承包土地,个体经营,是在农民强烈要求下才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以后,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经营规模,必然要实行雇工。在城市,几千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回城,以及新成长起来的大批青年,国家一时间难以安排他们全部就业,公有制企业无法对其全部吸纳,必然要允许他们自谋职业,办劳动服务公司,组织起来自救,自谋职业,等等。

      可见,不管是从解决这部分人的民生、吃饭问题也好,还是发展经济也罢,中国重新出现民营、私营经济,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是合乎规律的。

      这一事实,完全验证了马克思在一个半世纪前说的话:“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恩选集》第2卷第83页)

      非公有制经济,就是这样一种生产关系。由于它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并且这种生产关系是可以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自行调整和变化的。所以,这种生产关系在中国的重新出现和发展,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必要性。就是说,现实的中国需要它,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这部分经济,中国经济就搞不活,就发展不起来。

      四、民私营经济发展路径多种多样

      根据我的了解,现阶段中国民私营经济发展的形式、路径主要有五六种:

      一是广大农村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出现了专业户、半专业户,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必然出现跑运输的,做买卖的,以及雇工经营的。且不说家庭经营实际上是恢复了个体经济,而个体经济实际上就是过去所说的“三自一包”。只不过土地名义上还是集体所有,所以才叫联产承包责任制罢了。但只要政策放开,农村经济必然就搞活了。我国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解决的。我国个体私营经济最早大量地出现在农村,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二是当时农村的社队企业,由于经营不好,必然大批承包给农村的能人经营。这还特别管用,承包给个人经营以后,经济效益很快提高,个人自然会扩大投资,增加个人的股份。这样慢慢地变成私人企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