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模式/新苏南模式/创新/全面小康/基本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08)02-0043-09 新苏南模式是苏南模式的演化体。苏南模式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其基本内涵和框架一般概括为“三为主、两协调、一共同”,实际上,可以更明确地把它归结为“五为主、两协调、一共同”。“五为主”即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又以国有经济为依托;城乡结构以乡镇企业为主,又与国有企业较多的大中城市紧密联系;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又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建运服综合经营;调节结构在购销环节以市场调节为主,生产经营总体上又由乡镇政府直接推动;分配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集体积累较多。“两协调”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三次产业相协调。“一共同”即实现共同富裕。现在所要论述的新苏南模式正是相对于这样的苏南模式或称原苏南模式而言的。 一、新苏南模式的形成 苏南模式虽然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但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隐藏着对经济发展在制度、区域、规模、产业层次等方面的局限性,同时也和任何事物一样,它总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演进的。苏南模式每向前演进一步,它自身的局限性就冲破一步,对发展就推动一步。新苏南模式就是在这种不断演进变化中逐步形成的。 苏南模式的演进和新苏南模式的形成经历了“五部曲”: 1.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着力经济开放,打破国内循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央实施沿海开放战略,苏南乡镇企业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利用滨江沿海的区位优势,外资、外贸、外经(所谓“三外”)一齐上,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利用外资也初见成效。在日益高涨的对外开放大潮中,乡镇企业通过外向型经济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内循环,实现了第二次“异军突起”,苏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90年代初,苏南主动与浦东开发、开放相呼应,先后建立了大批各类开发园区,并迅速将开发园区建成了“外资高地”和“产业高地”,经济运行的国内循环被进一步打破。随着开发园区的发育成长,也随着各类工业小区的兴起,苏南出现了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同步提升的新变化。 2.90年代前期:着力企业联合,克服规模局限。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治理整顿开始,苏南乡镇企业通过结构调整、企业兼并、技术改造、横向联合等途径,扶持和发展骨干企业,推进企业联合和企业集团组建。到1993年,苏锡常三市已组建各种企业集团240多家,其总产值达660多亿元,占该地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的40%,出口总额超过100亿元,占35%。240多家企业集团,联合了本地和外地各类企业1.3万多家,平均每个企业集团联合企业达50多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江苏省乡镇集体企业的数量在80年代后期就停止增加,并有下降趋势,但是企业的平均经营规模和生产能力却大幅度上升。 3.90年代中后期:着力制度变迁,突破体制束缚。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成为苏南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于是,苏南各地的乡镇政府在乡镇企业中推行了“一包三改”(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干部委任制为聘任制、改职工录用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制为滚动工资制)和企业内部审计制等多项制度。这些改革虽然收到一定效果,但都没有触及产权制度,所以,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到了90年代中期,产品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原本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不愁产品销路的乡镇企业不得不面对产能过剩、产品积压、效益滑坡的严峻形势。于是,在外部市场不景气、内部经营机制不活的情况下,苏南乡镇企业终于突破了“集体为主”的所有制框架,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经过改制,乡镇企业的产权主体由原来的乡镇政府和村集体转换为作为产权所有者的职工代表或私营企业主,以多元化产权主体为特征的混合所有制在苏南乡镇企业中得到了普遍推行。结果,不仅外资和民间资本大量注入乡镇企业,而且还出现了城市企业进入乡镇企业集团、乡镇企业进入城市企业集团的新趋势,城乡企业的界限已明显淡化。 4.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着力区域拓展,冲破城乡界限。20世纪末,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全球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新一轮国际产业的大分工,出现了以国际产业大转移为特征的世界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为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各市利用承接国际产业资本大量转移的历史机遇,不断强化城市的现代功能,大力推进苏锡常都市圈建设,加强都市圈内都市与农村的交通、网络快速通道建设的对接和体制的对接,从而将苏南带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互动并进的城乡一体化新时期。 在这一时期,苏南全面突破了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并且出现了三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企业已经不再具有原苏南模式“以乡办和村办工业为主”的特征;二是通过“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城乡工业的界限已经消除,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也不再有制度性障碍,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成为苏南发展的新特征;三是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拉动下,苏南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苏南经济的国际化、信息化水平都得到了迅速提高。这时,苏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