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 从企业构造学角度说,企业管理机制由三大部分构成:企业运行机制、企业动力机制和企业制动机制①。企业动力机制与制动机制,也可称为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是保证民营企业保值、增值,实现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创新,是我国加入WTO后对民营企业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民营企业克服自身存在的弊端、发挥高素质人才作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因此,笔者以浙江省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研究对象,不仅有助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而且有助于提高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完善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对进一步推进浙江省民营二次创业的完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调查样本及数据说明 本次研究共向浙江省民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286份,有效问卷275份。此外,在浙江省经贸厅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基地民营企业家培训班上(共三期),以无记名方式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20份,当场收回有效问卷113份。两次相加,实际发放调查问卷212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88份,有效回收率为13.58%,有效问卷约占2005年全省民营企业总数的0.08%。调查的对象是民营企业经营者,其中,董事长占22%,总经理占38%,董事长兼总经理占30%,部门经理占10%。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总体上讲本次调查可信度大,能够真实反映浙江省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 二、浙江省民营企业的概况 (一)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状况 所调查的民营企业经营者中,男性占77%,女性占23%;他们大部分为中青年,其中31—40岁的占31%,41—50岁的占37%,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2.3岁;其学历、职称较2002年有所提高,本科占17%,大专占26%,高中或中专占43%,初中及以下仅占12%,该数字大大低于全国的38.1%②,而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则大大高于全国水平,此外,初级职称的占27%,中级职称占12%,高级职称占5%,未被评聘的占56%(表1、表2)。
(二)被调查民营企业的总体状况 1.民营企业成立时间及产业分布 所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有82%成立于1995—2000年之间,与全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这与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政策环境有密切关系。被调查企业中以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达72%,主要生产小家电、五金、文具、汽车摩托车零配件、针织服装;从事运输及仓储业的比重为14%;从事商业服务业的比重为13%;从事水产业的比重为5%。这说明浙江省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制造业,体现了行业的竞争态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状况(见表3)。
2.民营企业规模状况 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总资产在50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占样本数量的42%,501—1000万元的占36%,而1000万元及以上的占22%;销售收入小于1000万元的企业占样本数量的42%,1000—5000万元的占32%,5000万元以上的占22%;平均注册资本为220万元;2003年的平均销售收入达到1263万;2003年平均全职员工人数约31人,其中管理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为25.8%,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为12.9%。由此可见,浙江省民营企业总体上属于中小型企业。 3.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 如表4所示,在这次调查的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是民营企业的主要产权形式,其比重占到样本企业总数的69%;股份有限公司占19%,两者相加达88%,高于2002年浙江省的49.9%;独资或合伙企业占50.1%。从发展趋势看,浙江省民营企业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增长很快,已经成为浙江省民营企业的主体。
三、浙江省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一)激励机制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所有者委托代理人经营,如果代理人损害企业股东利益,就产生所谓道德风险问题。激励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即委托人如何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促使代理人采取适当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效用。激励机制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广泛,既有外部激励机制,又有内部激励机制。外部激励机制是指消费者、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政府、社会公众等对企业的激励。内部激励机制是指对企业自身包括经营者和员工的激励。笔者所研究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它主要包括物资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资激励,是企业以经济手段来激发员工的物资动力,如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而所谓精神激励,是指企业以授予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或对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给予认可、赞赏等作为激励手段,以此激发员工的精神动力。下面具体分析浙江省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