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5766(2007)19—0024—05 一、引言 近几年来,民营企业在获利欲望与国家政策的双轮驱动下,掀起了跨所有制并购的浪潮。据全国工商联2002年的调查显示,全国已有8%的民间资本实施了跨所有制并购活动,有14%的民间资本正准备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①。另据第七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有20.3%的私营企业是通过兼并、收购原国有、集体企业而发展起来的②。在这一轮的收购浪潮中,不乏成功的例子,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并购失败。据新浪财经报导,考察民企并购国企的历史,有一个数字让人吃惊:过去一段时间的民企并购案,近60%最终以失败而告终③。 在对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并购失败案例的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并购失败源于地方政府的异化行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如此设定,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民营企业中绝大部分属于中小型企业;二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一般缺少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在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障碍比大型民营企业要多④,对通过跨所有制并购形式占有稀缺的要素资源具有较强的冲动。同时,也由于实力、背景等方面的原因,其并购失败的可能性也更大。 二、并购败因研究回顾 为了解释并购失败的原因,西方学者从并购决策、组织规模、并购过程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形成了许多观点。在并购决策阶段,代理问题(Firth,1990),CEO狂妄(Roll,1986),多样化误区(Chandra,2001),经验缺乏和对先前经验的依赖(Haleblian & Finkelste,1999)和尽职调查失误(Hariharan,2005)等都会造成并购失败。一些学者着眼于并购双方的企业规模或组织不匹配对并购失败进行了分析(Hubbard,1999; Machhi,2005)。从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解释并购失败原因的学者也不在少数。比如,Roll(1986)提出了过度支付学说;Haspeslagh等(1991)认为,如果资源或功能转移的过程中出现缺陷,即使公司在短期内已经实现了盈利目标,但价值创造还是将会受到严重抑制;Prayag(2005)认为,并购整合需要高超的管理艺术,缺乏计划的整合行动往往导致整合失败。有不少学者认为文化适应与并购成功高度相关,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冲突将必然导致误解、混乱(Weber等,2003)。还有学者关注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方面,提出了高层管理团队互补性学说(Bourgeois,1980),员工沮丧学说(Buono & Bowditch,1989)和关键人才流失学说(John & Scott,1987; Wayne,2001)等。 我国学者根据我国转型经济的特点,也对企业并购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与西方学说形成了有益的互补。诸如,政府干预论(卢进勇、宋宏涛,1999),市场结构缺陷论(张宗新、季雷,2003),信息扭曲论(宋宝莉,2003),中介机构无序论(吴志军,2001)和并购投机论(张俊瑞等,2002),等等。 但是,已有的这些学说或观点难以对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并购失败的原因给出有足够说服力的解释。 三、两个典型案例:聚焦地方政府行为异化 案例一:G省H T科技并购M市S G瓷土 收购方南部G省H T科技集团(简称“G省H T科技”)是一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石油、化工、电力、钢铁等行业特种设备,材料检验等业务。被收购方M市S G瓷土公司(简称“M市S G瓷土”)组建于1986年,是一家由镇政府实际控股的乡镇集体企业,公司生产的“S G”牌高岭土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知名度甚高,国家高岭土的行业标准就是依据该企业的技术标准而制定的。2004年8月,G省H T科技出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和突破资源型行业准入限制的基本动因,累计投资1049万元并购了M市S G瓷土。 然而,G省H T科技入主M市S G瓷土后很快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1)企业产权关系复杂,存在严重的产权瑕疵;(2)职工、退休人员负担重,冗员多,不仅要支付巨额的社会保险金,而且给并购后的优化重组带来困难;(3)资产效用低,无效或低效资产多;(4)债务负担重,账外的隐性债务多;(5)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难度较大。 类似的情况在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并购中并不少见,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地方政府的“筛子效应”。即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并购的目标对象(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通常来自于企业股份制改造后上市,管理层收购(MBO)和外资并购这三道“筛子”严格筛选后的目标群体,这个群体中的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往往会具有劣质性特征。“筛子效应”使得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并购目标池”通常只有“沙子”没有“金”,这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并购失败埋下了伏笔。 案例二:H市LY纺织收购S市TS纺织 东部H市LY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小型的民营企业。2004年,该公司与H市JJ公司联合投资5000万元收购了中部某省S市TS纺织印染公司和S市TS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破产资产。S市政府为了吸引企业参与S市TS纺织等企业的破产重组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