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62(2008)01-0019-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发挥反腐败斗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 一、腐败现象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这些年来,我们党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明显成效,但是腐败现象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还有蔓延的趋势,影响和危害着社会的和谐。 1、在经济方面,腐败现象破坏市场经济制度,影响经济建设效益,危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基础建设。腐败现象对经济领域的影响最为直接,它严重扰乱和直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首先,腐败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阻碍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成长。腐败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是公共权力进入市场,干预市场公平运作,左右资源合理分配,腐败官员为请托人谋求不合理利益,并从中获取好处。对于那些有关系有能力贿赂公权的不法经营者而言,贿赂是一种润滑剂,是快速获取暴利的“法宝”;而对于那些守法经营者和没能力没关系通过贿赂公权获取再分配资源的人而言,腐败剥夺了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其次,腐败破坏投资环境,影响资金投入。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快速发展,除了要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好政策外,还要靠内外客商大量资金的投入,而投资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客商资本的流向。如果一个地方的官员吃拿卡要,索贿受贿,破坏国家的投资管理政策,不但增加客商的投资成本,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打击投资者的信心,造成新的客商不敢进来,已有的客商也会流失,甚至本地的资金也会流向外地。再次,腐败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了经济效益。腐败现象不仅使大量国家资金和资源流入腐败分子和社会不法分子手中,而且腐败造成政府官员不办事或乱办事,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得开发利用,形成潜在的资源损失和浪费。 2、在政治方面,腐败现象损害党和政府的廉洁形象,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公信力。老百姓看党和政府机关是否清廉,不仅看有关政策和反腐保廉的规章制度,而且更直观地看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否端正,是否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据广东社会科学院2004年12月进行的“建设和谐广东抽样问卷调查”,群众回答“和谐社会最重要特征”是“政府高效廉洁”的占53.3%,排在首位。中共中央党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课题组在对近300位地厅以上中共中央党校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后披露,在对于什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重点解决的社会问题的回答中,“腐败问题”列“社会保障问题”之后,居第二位。这些都说明党和政府是否廉洁,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一个个腐败分子的产生并不是互不关联的,一个个腐败现象的出现也不局限于个案的影响。腐败行为践踏了党的纲领,亵渎了党的宗旨,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声誉和威信,玷污了党政机关的整体形象,败坏了整个社会风气。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必然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削弱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明确指出:“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 3、在社会层面,腐败现象破坏社会公正,侵害群众利益,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动摇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告诫全党,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乱子,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遇到严重的障碍。任何国家和社会,由于自然条件、发展基础以及个体素质差异等原因,导致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利益获得不公平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但是由于腐败造成的社会不公,部分社会成员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造成群体之间、个人之间获得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差距不断拉大,这却是人为的。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涉及各方面利益的重新调整,必然会带来新的社会矛盾,这就需要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协调解决。而腐败现象恰恰践踏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侵害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必然加剧各种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腐败现象还具有极强的社会传染性和腐蚀性,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就会像瘟疫一样传播开来,终将导致人们思想混乱,社会纷争动荡,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二、反腐败斗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反腐败斗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具有政治保证作用。 1、反腐败斗争能够保证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稳步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再好的政策如果得不到贯彻落实也只是一纸空文。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消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钻政策空子谋取私利等种种消极行为,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改革发展政策的令行禁止,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一些地方反腐败斗争开展得好,党风正、民风淳朴,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就能在各个地方和部门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经济社会就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凡是在反腐败斗争抓得不力,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地方和部门,不但正确的经济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还导致社会不和谐,社会矛盾增多和激化,影响和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反腐败斗争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民主法治社会的逐步实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所谓社会公平正义,主要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进入矛盾的多发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矛盾有所增加。但必须看到,其中有些社会矛盾是由于党员干部漠视群众的正当要求和合法权益引起的,有些甚至是由于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直接引发的。如近年来某些地方在出口退税、农民征地款补偿、矿山资源开发、农民工工资发放、村民选举、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生了影响较大的社会群体事件,造成了局部地区比较激烈的社会矛盾。加强反腐败斗争,逐步减少乃至消除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的政治、经济利益得到合理实现,有利于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使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比较协调,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