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审美的精神意识分析

——兼论自然审美教育成为一门课程的必要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都爱,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讲师。(北京 102249)

原文出处: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境界指向人的整体的精神意识和精神境界,从人的整体的精神意识和精神境界看,审美意识从根本上呈现和揭示出人与自然的三点精神联系:自然意识、生命意识与本源意识。自然审美本身具体而微地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精神联结,它本身就内在地包含着和谐价值观的诉求。把自然审美以及自然审美教育放置于我们目前的和谐社会和和谐文化所要解决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问题之中,自然审美就应该成为自觉的审美活动,自然审美教育就应该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进入教学和教学实践的环节当中,在课程体系中成为一门课程。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12 期

字号:

      文章编号:1006-2920(2008)05-0001-05

      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识是人与宇宙自然万有生命之间发生和扩充而来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非常充分而深刻。人的当下直接的审美意识状况和审美境界指向了人的整体的精神意识和精神境界,故而在我们目前正在构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生活中,自然和人的精神关系非常值得研究,人和自然的审美联系非常值得重视。当人类文明向更高的程度发展时,人类如何生存才是更美好的?何种性质的文化可以让心灵更健全?人与世界的关系怎样才更富有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哲学的意义?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是更幸福的?社会发展怎样才是真正的进步?这些问题可以说都包含在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关系问题上。而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意识如何树立?人和自然和谐一体的关系如何实现?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能否从我们的自然审美意识中,获得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结论?

      首要的问题是什么是自然?我们把自然理解为万有生命存在的根基和万有生命的总称。我们习惯上以宇宙自然和自然万物来说明自然对象存在的广袤性和丰富性。我们习惯上以自然生命和宇宙的生命精神来说明自然对象存在的生命本源性和生命活力性。自然必然是有生命的,而生命必然是自然的。我们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一般地理解为我们自身永远是自然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因为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自然是我们自身的生命和自然万有的生命共同根基。从自然生命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上看,我们人类是宇宙万有生命整体家园中的一分子,人同自然同本同根,我们人类原本与宇宙万有的生命有着一体性的联系,这种一体性关系具体体现为我们在情感上对自然埋伏和深藏着的一种类似天然的亲缘关系,我们的生命原本就与自然万有的生命相贯通并可以扩充到自然万有的生命整体中去。我们只是因为理性和实用意识的发展而同自然万有的生命整体相分离,并把它们当作我们生存可使用和利用的物质对象。但是,我们并不因独立于自然而要割断与自然万有生命的亲缘联系。我们不仅可以用我们的生命和心灵爱爱人,爱亲人,而且可以爱天下所有的自然生命。“无论发生什么,请记住,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惊奇的宇宙……岩石、泥土、海洋、星辰用宇宙间万种的语言诉说着它们的故事,它们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情感、精神、思想和肉体之中。地球和宇宙是万物中至高无上的。”[1]78“后现代人世界中将拥有一种家园感,他们把其他物种看成是具有自身的经验、价值和目的的存在,并能感受到他们同这些物种的亲情关系。”[2]22现代文明所产生的自然的“祛魅”意识,便是把自然内在所具有的生命活力与生命价值去掉了,自然被理解为一堆无生命的物质材料与物质对象,从而导致自然失去与人的精神关系。而后现代文化所产生的自然的“返魅”意识,便是把自然所天然具有的生命意义重新赋予自然,使自然重新成为人的精神对象而含有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哲学的价值。人是宇宙自然生命整体中的一员,而凡是自然的都是富有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从而人与自然万有生命共生共存,人与自然这种关系已经被看作是我们的文明所应具有的成熟状态。“世界的形象既不是一个有待挖掘的资源库,也不是一个避之不及的荒原,而是一个有待照料、关心、收获和爱护的大花园。”[1]133“对阿拉佩斯人来说,世界乃是一个必须耕耘的花园,这不是为了某个人的自我,不是为了自吹自擂,不是为了囤积获利,而只是为了使草木、猪狗和大多数孩子生长起来。从这种总的态度中,产生了许多阿拉佩斯人的其他特征:老幼没有冲突,嫉妒无以滋生,合作受人尊崇。在上述描述中,最重要的是出现了对世界的根本不同的经验:自然不是作为统治和开发的对象,而是作为可以成长、同时也使人生长起来的一个‘花园’。正是这种态度把人与自然看作是统一存在于某个非压抑性的、但仍履行着其功能的秩序之中……精神分析和人类学对这样一种秩序的看法定向于前历史和前文明的过去,可是我们对这个概念的讨论却定向于未来,定向于完全成熟的文明状况。”[3]158-159

      在这种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关系的意识中,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识能对此产生多大程度的推进?自然作为美的对象和人之间究竟发生着什么样的精神联系?我们说最基本的联系和最根本的推进有如下的三点:

      1.自然意识:作为美的自然对象,因其存在是天然的自然存在物而非人工产品,不负载任何人为的意识和文化价值,具有天然、本然、原初的生命情态。自然就是自然而然,自然生命就是如其本然的生命。在对自然对象的审美中,我们积淀的文化心理、持守的现成化的理性概念、胶滞的实用目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等都要放置悬隔,使自我意识处于一种单纯而虚明的意识状态,从而达成对自然的真正审美。在单纯而虚明的意识中,没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主观意志的主宰,没有价值判断的判决,不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分别和分界,万有生命全然齐一而平等,物我的生命及其情态如其本然、自然而然的显现。这种单纯而虚明的意识就是纯粹意识,就是平等意识,即谓自然意识。自然意识内在地形成了所谓“以自然观自然”、“以物观物”的审美方式和“与物为量”、“与物为宜”的自然境界。在自然意识中,人的整个精神意识与自然物处于完全的冲和和平和之境而获得对自然本身的体悟。美学家朱光潜通过一棵古松阐发的正是自然审美的自然意识:“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形、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而画家什么事也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差别,思量它如何活的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是这样东想西想,他只是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曲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4]8-9。

      我们日常固守的价值观念、现成性的知识结构和功利化的实用目的,一方面会使得自我原初的生命力量和原本的生命感受力板结而非常衰弱,甚至全然遗落,而导致物我生命的密切关联不存而陷于自我主观意志对自然物的分别、分界、孤立、对立、利用、榨取、剪辑、割裂的非和谐状态;另一方面会使得自然物的自然的、本来的、本初的生命力量和生命情态遭到扭曲和遮蔽,生机和生意不显,律动和神韵不彰,流贯的生命断流,物是死物。从这样的情形看,自然审美中的自然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解构、解放作用。自然意识可以改变我们对自然固持的、现成性的、胶滞的、割裂的主观意识和态度,而在一种自然的、自在的、本真的、原初的态度里恢复人与自然最原本的联系,在自然意识里,人与自然万有的生命都随意圆成、自在无碍,成就着完全冲和和平和的自然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