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感经验的完结”——当代英美美学界对美与善问题的再思 美国当代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Shusterman)关于“美感经验”的讨论,举足轻重。① 其论文《美感经验的完结》曾对于西方传统美学非常重要的“美感经验”概念的现代命运作过一次精要的剖析,展示了该概念的发展由西方美学的中心脉络滑落到边缘的情况。 舒斯特曼指出,关于“美感经验”的讨论虽曾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经院哲学里谈论过,但其美学的重要性,莫过于18世纪当鲍姆嘉藤(Baumgarten)厘订“美学”(Aesthetics)一词,并将之定性为感性经验之际。其时它跟主体性哲学并驾齐驱,并把美感的客观性理解为一种交互主观性。美感经验跟主体经验结构的关系,于休姆的经验主义及康德以主体感知的愉悦为美感,以及在对“崇高”的讨论中也曾有过很大的发挥。换言之,“美”产生于主体的感知活动,其有别于肉体的快感,是因为它乃主体精神的提升。美感经验的产生,甚至决定了一件事物是否为艺术品。 舒斯特曼指出西方论美感经验的四项特性:第一,它是一项判断活动,赋予了事物“美”的价值;第二,它具有现象学的维度,因为它强调一种活泼和生动的感觉,是当下的强烈的主观情感的运生;第三,它也是一种意义性的活动;像语言一样,美感经验也有其语意性的维度(semantic dimension);第四,由于它常常被界定为纯艺术所能产生的特有的经验,并代表艺术的基要特征,因此它又具有一种定义性的维度(demarcational-definitional dimension)。一个艺术对象的美感价值常常便是指作品制造美感经验的能力。② 现以于英美学界举足轻重的美学家毕士利(M.C.Beardsley)的美感经验论为例,说明其跟主体性感知结构的密切关系。毕士利认为美感经验有五个特征:第一,艺术主体的注意力紧密地集中于对象的表象、形式或意义。这说明了西方美学向来谈观赏(contemplation)及全神贯注的重要。于此,对象客观的性质会直接呈现。第二,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美感经验带有一定的强度。第三,除强度以外,美感经验亦把各部分的感知经验整合并融合(coterent),即显得对象的所有成分都是必须的且不可或缺的。② 第四,美感经验同时是完整的经验,牵制或消融了带冲动或倾向的元素,使之平衡及统一。换言之,美感经验比一般经验更紧密相连,更有组织。其完整性及组织性,使它自成一个世界。第五,就对象的性质,美感经验显出不同程度的复杂性(如戏剧的厚度、深度、细腻性及变化等),表现了它的组成元素的差异性及层次性。③ 毕士利认为美感经验里的强度、统一性与复杂性愈高,对象的美感价值便愈大。 曾几何时,美感经验在西方美学史上占了中心地位,但随着理论及文化气候的变化,亦使它备受质疑,并被刻意地边缘化。舒氏指出,美感经验的“滑落”于文化气候方面,包括早期新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意识型态说,反对以美感经验作为一自圆自足或超越性的经验。④ 其后的大众文化理论,如本雅明(Benjamin)论纯艺术光环(aura)于机械复制、大量生产年代的消失,同时淡化了美感经验的浓度。⑤ 尤有甚者,还有艺术史上的前卫艺术运动对纯艺术及传统美感与品位的直接冲击。信息年代人们感知结构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如虚拟现实)等,都进一步质疑了由美国美学家狄奇等挑战的美感经验的超然性及当下性。⑥ 当今的文化研究者如法国的皮亚·布迪尔(Bourdieu)以及美国美学家阿瑟·丹图(Danto)等,均提出了艺术建制或艺术圈(Artworld)的说法,指出艺术和社会建制的权力和利益网络,跟艺术品的身份地位息息相关。⑦ 换言之,美感经验常常受着非艺术世界的影响,包括主体经验在消费及信息年代自身的感知变化。从诠释学角度看来,美感经验总预设着一些前设的知觉习惯、历史传统,以及诠释之前的诠释,而无所谓只发生在当下的纯粹的美感直觉。换句话说,要重申美感经验的价值,便得再思它的性质及扩充其功能。舒氏在有关的尝试中,除了重申美感经验的当下性(immediacy)之外,还逐一处理以下三种美学问题:第一,美感经验是否有其内在的正面价值,还是一种中立性的描述?第二,美感经验是现象学性的活泼经验,还是语意性的一种结论?第三,美感经验能否转化及拓展至美学的其他范围,还是它不过是一个界定性或定义性的概念?⑧ 西方美学由康德到鲍姆嘉滕再到毕士利等人,刻意把美感活动跟科学、理性或其他人类活动区别开来,美感经验的概念确曾变得偏狭及封闭,它只能为纯艺术甚至精致艺术服务。美感经验因而被描述为完整的、强烈的和崇高的,也因而招来了英美美学界的抨击。⑨ 首先,它的所谓现象性的经验还不过是一项对一个对象的认知经验,它并不必然是愉悦的或完整及统一的。事实上,许多艺术品并不包含令人感到愉悦或完整的性质,且艺术的评价还可以是负面的或以某些艺术品为劣质的。如果丹图式的艺术圈理论是正确的或对应于现实情境的,那对美感经验的理解或论述便有拓大的需要;特别是当代艺术的多元多样,包括随意式的以及平民化的,其去光环化亦包括了由精英品位走向了大众趣味。但我们得同意舒斯特曼的分析,美感经验概念前曾蕴涵的活泼性及当下的感动力量,同时蕴涵了艺术的方向及价值,现在重新提出,或许能为当代了无方向、只懂反应的艺术,再度注入人类的情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