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为新中国国家利益的争取与维护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国内学术界对此已基本上取得了大约一致的看法。笔者也在拙文《论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和《毛泽东与建国初期新中国国家利益的争取与维护》中有过论述。综观探讨毛泽东国家利益观问题的研究成果,发现有不少学者都持有这样的观点:毛泽东“对经济利益考虑相对较少,更多地突出了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甚至为了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不惜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承担起一些超越国家能力的经济责任”[1]35-36。毛泽东即使在开展对外经济援助的时候,也“并不单纯是谋求经济利益,而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利益”[2]。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却没有人专门研究。本文试图对此作出一些探析,以期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以及辩证科学地看待毛泽东国家利益观中的是非曲直和得失成败有所益处。 一 对时代主题的认识考量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与维护新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不懈奋斗的时代正好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严重对峙局面逐步形成和日益充分发展的特殊时代。毛泽东曾将此时代概括为“全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全世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时代”[3]1260,这一概括便成为毛泽东制定国家利益政策、方针和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毛泽东在对时代主题的认识问题上比较复杂,并不象有些学者简单地就把毛泽东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主题定位为“战争与革命”或者“革命与战争”就可以了。毛泽东从建立新中国之始至1976年逝世之终,并没有把他的神经始终高悬于所谓绝对意义上的“准备打仗”之上。他对时代主题的认识也并没有始终凝固在“革命”或者“战争”一点之上,而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而随时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而这样的调整正是基于以下的认识和判断。 首先,毛泽东认为在这一时代特征中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战争的根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自有私有制以来一切不公、自私、剥削、压迫的集大成者,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环境下爆发的战争就有着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战争的显著特点,即无论从参与战争的阶级状况还是从发动战争者欲要达到的政治目的来看,它都既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20世纪上半个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就正好充分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存在其内部的不可调和与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客观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的客观现实,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相互闹腾和斗争,由此产生出许多矛盾,在所有这些矛盾之中,互相争夺殖民地这个矛盾比较大些。虽然它们的这种矛盾很大,但它们却往往假借跟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来掩盖它们之间的矛盾。所以,“只要帝国主义制度还存在,爆发世界战争的危险也就仍然存在。”[4]384 “只要这个社会制度不改变,战争就不可避免,不是相互之间的战争,就是人民起来革命。”[5]380 其次,毛泽东认为对待战争要有正确的态度。毛泽东是一位职业革命家。他的大部分政治生涯是与中国革命和中国所从事的反侵略战争有着不解之缘的。因此,战争是什么和战争意味着什么,他有着比别人更多的体认与更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战争是人类社会出现的互相残杀的一个怪物。有了这个怪物,人类的生活就不得安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人类的精神状态就会发生扭曲甚或变态。因此,远离战争,避免战争,消灭战争应该成为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追求。但同时他又认为战争往往有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因为世界上有垄断资产阶级,恐怕他们冒里冒失乱搞,所以,要对战争有所准备。况且,对于熟识历史的毛泽东来说,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他也是历历在目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并不多见。国外有人用计算机统计,自公元前3200年到1964年的5164年间,世界上共发生过14513次战争,这期间,只有329年是和平的日子。”[6]16 可见,战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发生的频率。对此,毛泽东始终保持着十分清醒的头脑。既然战争的发生和发展总有着不可避免性的一面,那么,人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应对战争呢?他根据自己参加革命和反侵略战争的体会认为,在正确对待战争的问题上,其一我们不要战争,并坚决反对战争,并提出消灭战争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民族反革命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战争。”[7]174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果有人来侵略我们,我们就不要害怕战争,并予以有效回击。因为战争“这个决定权不操在我们手中,帝国主义一定要打,那么我们就得准备一切,要打就打。”就是说,当战争打起来了,“怕,它也打,不怕,它也打。既然是怕也打,不怕也打,二者选哪一个呢?还是怕好,还是不怕好?每天总是怕,在干部和人民里头不鼓起一点劲,这是很危险的。我看,还是横了一条心,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设。”[8]412 不过,尽管如此,他还是认为世界大战还是不打为好。 再次,毛泽东认为和平与发展环境的争取和维护既取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与团结,又取决于世界人民的不屈斗争。和平与发展的环境是相对于战争与革命的环境而言的。一般而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由于战争的时期远比和平的时期长,所以人们对和平环境的向往就特别强烈。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帝国主义者却往往由于各自利益的不同追求导致出种种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手段又常常要诉诸武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制止战争,争取和平,其一,“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发展同社会主义阵营中各个兄弟国家的友好合作,并且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加强团结”[8]115-116,并使全世界大多数人民的觉悟程度不断提高;其二,只有社会主义各国同各民族国家在已有的共同基础上继续团结一致,并且在全世界人民的拥护下继续进行坚定的斗争,避免战争,建立世界持久和平的可能性,才确实能够出现。因为在这种形势之下,任何一个好战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都很不容易发动世界战争。他始终不相信“一纸条约或者一席谈判就会使帝国主义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或者变得稍为规矩些。”因此,他号召“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决不能把自己的解放寄托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明智’上面。而只有通过加强团结、坚持斗争,才能取得胜利。”[9]504 他还特别强调:要想取得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局面,“只有加强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建成统一战线,作斗争”,使帝国主义者“前方有顾虑(社会主义阵营是不容易惹的),后方有顾虑(亚、非、拉人民的斗争),本国也有顾虑”[10]1076,这样和平的局面才能够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