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的诗性世界看其文化个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子怡,广东省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惠州 516007)

原文出处:
毛泽东思想研究

内容提要:

毛泽东的诗性世界极其丰富,其粪土王侯的气概,包蕴天地的胸怀,九天揽月的意志以及粗犷阔大的意境体现了他的既独特又吮吸着传统乳汁的文化个性和艺术个性,这是威武不屈的民族之魂,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毛泽东是一个充满浪漫激情的诗人。毛泽东笔下的诗性世界是极其丰富的,他的情思是豪壮的,他的理想是浪漫的,他的胸怀是博大的,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他的精神和意志是民族的,他用豪迈的语言,用奔放的诗情,塑造出一个民族的魂。只要你能读懂毛泽东的诗词,你无疑就能读懂毛泽东。在他的诗性世界里,充满了毛泽东独特的个性,即民族的文化个性。毛泽东诗性世界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个性存活于我们的民族中,存活于我们的文化中。

      主宰沉浮、粪土王侯的气概

      毛泽东的诗词气势如虹,读其诗总是感觉到一种夺人的气魄。诗人主宰沉浮、纵横宇宙的博大气概,总是给人以鼓舞的力量。比如他登上六盘山,就想到:“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何等的气概!即使写爱情,他却与众不同:“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虞美人·枕上》)用翻江倒海拟愁,无古人之气索。虽然别友,但也是英气勃勃:“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贺新郎·别友》)毛泽东情感世界十分丰富,但不损其豪杰本性,不掩其豪迈气度。面对“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江山,心中浮起了对自由的憧憬:“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透露出诗人情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命运的抱负。面对峥嵘岁月,作者决心不辜负“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大好年华,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王侯”何等博大的壮怀!在这首诗中“浪遏飞舟”一句的注中,毛泽东说:“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正是这种粪土王侯、击楫中流的自信心和自强心支撑起毛泽东一生的事业,这是一种流注着中华文化血液的民族个性,它托起民族的脊梁,是民族的魂。

      最能反映毛泽东这种文化个性的是其《沁园春·雪》一诗。该诗写于1936年2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二年。

      词上阙写北方之雪景,写得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冰封”拟之以“千里”,“雪飘”状之以万里,何等壮阔之景!“长城内外”只留“莽莽”,黄河上下“顿失滔滔”,好一派“北国风光”!山舞如银蛇,原驰如白象,欲与天公一较高低,何等气象!待到晴天,红日与白雪辉映,如艳丽美女裹着白色外衣,又何其瑰丽!可说是写雪景之绝作。古典诗词中写雪景不乏佳作,如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就曾指出一些佳句:

      门人苏养吾问:“雪诗何语为佳?”予日:“王右丞‘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语最浑然;老杜‘暗度南楼月,寒生北渚云’次之;他如‘独钓寒江雪’、‘门对寒流雪满山’、‘童子开门雪满松’亦善于语言者。’”

      但总的来说一般造语不免纤细,取景不免平凡,境界不免平庸,跳不出“玉树琼枝”、“飞絮撒盐”陈词格调。像毛泽东这种胸次气象是断难找到的。

      下阙历数历史上功业煊赫的英雄人物,用一“惜”字加以评论:秦皇汉武,建立集权,但终“输文采”,可惜之一也;唐宗宋祖,统一南北,也“逊风骚”,可惜之二也;至于成吉思汗,铁马金戈,南征北战,不过是“弯弓射大雕”,可惜之三也。他们有的是武功,但终于缺少文治,而且他们都“俱往矣”,已被历史的长河湮灭了。真正开创历史的“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何等自信!何等豪迈!粪土王侯,匹夫尧舜,英风豪气,包举宇内,“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柳亚子语)。也正因为毛泽东的这种大气,使人对他产生另一种解读,认为毛泽东的诗词中有一种王者之气。郭沫若为此作词为其辩护,词的上阕是:“说甚帝王,道甚英雄,皮相轻飘。看古今成败,片言狱折;恭宽信敏,无器民滔。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一句“气度雍容格调高”写出了郭沫若对毛泽东的崇敬。

      毛泽东的许多诗词都反映了这种豪迈而宽阔的境界,反映了他的高远胸怀和不凡的气度。如众人所知的其早年改写前人的《咏蛙》诗就是一首见其抱负的作品。

      即使在一些写景诗中毛泽东也表示了这种大气包举的个性。如《十六字令三首》三首小令,写景寄怀,个性突出。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化用民谣,极言山高。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以江流和战马的奔腾,形容群山的气势及动感。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这里的山却有双重性格、双重使命,正如毛泽东1949年3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所说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又如,面对巍巍的昆仑山,作者描绘了昆仑山“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的雪景,也指出了昆仑飞雪融化后“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的灾祸,因此诗人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