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奋斗:毛泽东生死观的价值取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唐春元,《新湘评论》杂志社副总编辑、编审。(长沙 411000)

原文出处: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乐观奋斗是毛泽东生死观的价值取向;乐观奋斗是毛泽东生命观永不熄灭的亮点。要奋斗首先必须有健康的体魄,为此,毛泽东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命题;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正确地对待生死,使得毛泽东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畏艰难,以乐观奋斗的精神笑对人生;正确地看待生死,使得毛泽东以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奋斗不息的人生方式去与命运抗争,并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只争朝夕”,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死观和人生价值观。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人类追求生命永恒与不朽的重要价值取向。人生奋斗既是人们理性认知的结果和付之实践的过程,又是人们情感的倾向、认同和内在体验。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的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1]169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始终把奋

      斗作为自己的一种动力,始终以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奋斗不息的人生方式去与命运抗争,以奋斗的精神对待生死,并在“不断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了一般人所不可能具有的生死超越。

      一 “野蛮其体魄”:乐观奋斗的物质基础

      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老夫子的这段话,千百年来成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奋斗不息、立志成材的座右铭。

      青年毛泽东被孟子的精辟论述所感染。他深

      切地感到: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充满着艰辛,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奋斗。当然,更使他深深地懂得,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奋斗中,随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危险。要想成为一个于社会有用之人,要想担负起一代历史重任,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首先具备吃苦和耐劳素质,就必须自觉地磨练自己,经受住各种险恶环境的考验,时刻准备迎接各种挑战,甚至是经受生与死的考验。

      历史也告诉青年毛泽东,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成为改变历史、拯救民族与国家的历史巨人,就在于他与一般的人在对“奋斗”二字的理解上。如果你不懈奋斗,不怕苦,不怕死,向前跨进一步,也许就会成为伟人;如果你在困难和危险面前畏缩,向后退一步,也许会成为一个庸人。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庸人之所以成为庸人,二者的差别常在于懈怠与勤奋、畏缩与执着、坚韧与软弱、智慧与愚笨的差别,有时只在一念间。勤奋、执着、坚韧、智慧,是向伟人跨出的第一步;跨出这一步,也许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毛泽东不仅牢记了孟子的那段至理名言,而且根据现实需要而修改了那句话。他认为,要成为一个伟人,成为于社会和民族有用的人,就必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确,毛泽东的一生也正是按他这句话的要求而奋斗过来的。他把这句溶汇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精神精华的名言,浸透在他的整个生命历程之中。

      说毛泽东修改了孟子的那段名言,主要体现在他比我们的老祖宗多了一个内容,即“文明其精神”。虽然只是一句话的改动,但其意义就大大不一样了。因为一个人的奋斗,一个人坚强意志的获得,只有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双方面都得到顽强修炼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

      为了锻炼自己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不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毛泽东经常不带分文而外出游学。

      1917年7月,学校刚放暑假,毛泽东就邀好友萧子升踏上了他所主张的游学之路。他们要去农村调查,要去偏远的乡下考察,但他们身上没有带一分钱。实际上,这是毛泽东在自己考验自己,看自己能不能在没有钱粮的情况下生存下去,同时也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后来,毛泽东还几次做了这样徒步的考察和游学,并以这种方式面对自然,面对社会和人生,锤炼自己的意志。

      大自然是公平的。它平等地给予每个人充盈天宇的浩然精气,也以风雨雷电的方式让每一个人享受着它。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等量地享有它,吮吸它。一般的人也许一生在浪费它,错过了大自然给他(她)们的机会。只有伟人,尤其像毛泽东这样的伟人,才能充分地享有它,才能充分地在它那里获得力量,吸取它的精气。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修身养性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模式,它强调生生不息的生命,充满浩然之气的灵魂,这是值得吸取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佛教、道教也各有其养生之道,但主要是为了避免死亡,是所谓的为了延续个人的生命。

      毛泽东提出“野蛮其体魄”的锻炼方式,正是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天人合一,即生命与自然的合一。那是一个将生命遁入自然,将自然溶为生命的世界,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强健体魄,延续肉体生命,更在于强调锻炼意志的坚韧。强身的最终目的既是健体,也是磨练出超人的意志。由此看来,这种锻炼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境界,其结果不只是强身,更能使人适应一切恶劣环境,炼出坚韧的意志。

      毛泽东对“野蛮其体魄”在人的生存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更体现在他早年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体育之研究》中。他在这篇处女作中,阐述了参加体育运动的四大益处:第一,体育可以强筋骨。通过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人由弱小变为强壮。“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此盖非天命而全乎人力也。”[2]70第二,体育可以增知识。毛泽东把人类文明与人的体魄锻炼联系起来了,他说:“近人有言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夫知识之事,认识世界之事物而判断其理也,于此有须于体者焉。直观则赖乎耳目,思索则赖乎脑筋,耳目脑筋之谓体,体全而知识之事以全,故可谓间接体育以得知识。”[2]70-71第三,体育可以调节情感。“身体健全,感情斯正,可谓不易之。”[2]71毛泽东举例说,我们平日里遇到不快的事,或者受到刺激后,心神震荡,难于制止,如果加以猛然的运动,立即便可去掉陈旧的观念,而马上可以使脑筋清醒。第四,体育可以增强意志,成就事业。毛泽东认为,体育的主旨在于勇武。譬如猛烈、无畏、敢为、耐久这些勇武之内容,其实都是意志之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