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探讨

作 者:
杨青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特区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可能性

       从1983年全国高校陆续建立内审机构至今,相继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与维修工程审计、对有关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和各类专项审计等。虽然在所开展的审计项目中都含有绩效型的内容,但毕竟每项审计内容都有其不同的侧重点,还不能用一项审计工作解决诸多问题,而采用绩效审计可涵盖不同领域的绩效型审计工作。

      绩效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某一个待定项目或一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在此基础上,对其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既然绩效审计的核心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要素,我们就以一所高校为例来分析开展绩效审计的可能性。

      1.经济性是指节省的程度,是指在质量和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消耗成本最低。例如:两所规模及专业大体类同的大学相比,在办学质量相当的情况下,办学费用支出较少即为经济性的;如果同一所大学内两个专业性质类同,而专业师生人数相当的两个专业,消耗成本较低即为经济性。一所大学乃至一个专业的建立与设置,对必须投入的资产、资金的计算依据要做到充分可靠,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对办学成本实行管理控制。这对我们在自然资源、资金资源都不够丰裕的发展中国家,办好大学、办好教育,现实要求从资源能源高耗费型转变为节约型。

      2.效率性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指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产出。一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所需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政策、组织机构、教育管理体制及资金的筹措和支出等一系列行之有效地保障措施。办学的规模和投入一定的情况下,要靠切实可行的配套制度来保证产出的实现,例如: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课程设置、教师授课、毕业生就业、教职工人事分配、后勤保障等制度,都是实现高等学校办学高效、节约、效率高的制度保证。这些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有活力,因此,必须深化改革使之适应新时期和新形势对中国高校的要求。办大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办让人民放心和满意的大学。教育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现代化在建设中,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办大学的目的是成功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毕业生走出大学校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效果性是指产出与目标的关系,最佳的效果是预期的目标与实际结果相一致。一所大学建立的预期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与所在国家或所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步性、有效性,从效果性可评价出大学办学目的和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确保我国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我国在《教育法》中明确指出:“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学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一个国家对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的高低是衡量该国家政府支持教育努力程度重要指标。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学经费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的高低也是衡量各级政府支持教育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条件下,增加教育经费必须要讲究效果,把现有财政教育经费用好,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教育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高校开展绩效审计是可能的。对一个特定项目或一个部门进行绩效审计的目标是对其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为了保证绩效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考虑如何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二、高校绩效审计中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

      1.共识性原则

      在高校实施绩效审计,我们说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但又是两个较为相互独立部门和单位,完成绩效审计靠两个部门和单位共同来完成。对于审计机构必须熟悉和掌握被审计部门的规定、办法,以及必须完成或实现的经济及管理指标、管理原则等。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方法确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定经过被审计单位的认可。否则,使得绩效审计的评价结果遭到质疑。为了避免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不该出现的矛盾,确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审计与被审计的双方达成共识和共同认可的。

      2.客观性原则

      客观是恰当,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不是审计机构凭主观臆造出来的。要使得评价结论公正、准确,所选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与所在城市的客观环境和该行业相同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有评价指标适合审计项目和符合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量身定做,绩效审计评价结果才能做到恰如其分。

      3.重点性原则

      由于绩效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因此,所用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很多。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时,不要以为用的多就是好,而是选择最有说服力、有特点、有代表和有重点的指标。千万不要因为指标用得多而冲淡了重点,或者自相矛盾,杂乱无章。由于绩效审计指标选择过于平淡而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

      4.实用性原则

      绩效审计的关键是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客观、公正及准确与否,将取决于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确定和选择。无论选择的评价指标是来自于国家法律、法规、还是被审单位所在行业的一些技术标准、经济性指标,都要有用和有科学价值。如果选择的指标不实用,其评价的结果是不可靠和没有使用价值。

      三、高校绩效审计中绩效评价体系仅供参考的部分指标

      1.各类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是各类经费预算控制数与实际支出数之比

      2.各种学历学生增加情况是本年专业净增学生人数与去年学生人数之比

      3.新增本科、硕士、博士专业情况是本年净增数与去年数之比

      4.科研经费增长情况是本年科研经费增加数与去年数之比

      5.各类职称变化情况是当年新提各类职称人数与去年数之比

      6.自筹和创收情况是自筹和创收分别占总经费的比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