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审计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河南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创新审计理念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审计人员只有果断抛弃那些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思路和老做法,自觉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新理念、新思路,审计事业才能不断充实新的生命力,获得长足发展。

      创新审计理念的基础是明确审计工作现状。我国审计机关成立20多年来,经过了开创组建、积极发展、总结规范、深化提高四个阶段,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试验和艰辛的创造,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目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仍然处于审计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审计正向现代审计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地区之间、上下级之间审计工作发展不平衡。因此积极推动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努力探索并逐步完善中国特色审计工作模式,科学有效地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既是现阶段审计工作的根本任务,又是今后审计工作的努力方向和需要认真解决的主要同题。创新审计理念首先要正确判断我国审计工作的现状和整体发展水平,把审计工作放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大局和国际审计发展的大趋势中进行全面考察和审视。其次就是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深入总结审计工作经验,揭示和把握审计工作的客观规律,科学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形成新的理念,摈弃旧的理念对审计工作的束缚,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正确确立新时期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重点等,有效地指导审计工作发展。

      创新审计理念必须要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实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人为本,快速发展,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因此,各级审计机关要在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明确国家审计的工作目的与目标,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这也是审计创新的根本目的与原动力。

      创新审计理念必须要有创新精神。这种精神应是敢闯、敢试,败不馁,胜不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创新就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就是开路,就是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它是促使审计人员保持旺盛的进取精神,不断推进审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进化过程。审计人员如果循规蹈矩、照抄照搬、机械服从,就不可能形成有创意的审计工作思路,更谈不上做成有创意的审计项目、写出有价值的审计信息和审计报告、审计公告等。

      二、创新审计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审计,关键在人才。没有一支创新型审计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创新审计的目标是不可能的。

      着力造就和培养审计机关的现有人员是创新审计人才的重点和关键。当前,我国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特别是传统的审计观念根深蒂固,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不适应工作的要求。因此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养教育就显得十分紧迫。根据我省审计工作的实际,采取送出去、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培养人才的途径。送出去就是把实践经验丰富、思维活跃、业务精通的人员,有针对性地送到有关院校、审计署举办的专业性培训班进行学习,学成回来成为中流砥柱、燎原星火,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请进来就是请审计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本单位授课,以点带面,辐射一片。也可以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的形式请有关人士或上级审计机关的有关人员研讨、交流审计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走出去就是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到先进的省市审计机关参观、学习,另一方面就是上级审计机关到下级审计机关进行传、帮、带,以培养造就更多的创新型审计人才。

      引进专业人才是创新审计人才的基础。根据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和审计人员的现状,客观上要求审计机关尽快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如工程技术人员、法律专业人才、IT专业人才、资源环保专业人才等。这些人才与审计专业人才相互学习、交流,就会产生1+1>2的合力效应,可以为总结现有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开发新的技术与方法提供人才保障。

      三、创新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审计工作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审计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套与审计创新工作相适应的具有审计特色的机关管理系统,包括审计业务、法律法规、技术支援、审计标准选用、质量检查、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从而改变当前落后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使管理工作成为审计工作的“助推器”。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审计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发展规划,有利于理清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各级审计机关应当将制定、实施审计发展规划作为改进审计管理的重要内容,并根据审计署或党中央、国务院的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每两年更新一次规划的主题、目标、评价标准等。

      (二)健全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管理水平不高,集中体现在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上。为改变这种状况,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审计准则,这是审计质量的基础;要明确包括审前调查、计划编制、审计测试、底稿编制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与目标,加强检查与监督,保证各项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位;要采用现代的技术与方法实现对审计质量的实时监控,如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全面地掌握审计一线工作动态,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审计质量及时进行评估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