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审计人员减压

——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理学专家杨霞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访者:现在的人们面临的社会压力是很大的,而审计行业从业人员体会更深,由于方方面面的压力,有的患上了身心疾病,有的则影响了家庭和谐。请您从专家的角度分析一下压力是怎样形成的?

      杨霞:压力的形成是已完成目标和未完成目标之间的差距,这个目标是由人来设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个人没有目标,也就没有压力;但把未完成目标定得太高,如要完成领导的任务,又要得到同事的认可,还希望借此机会得到更多……目标设定得越多,压力越大;想法越多,目标就会定得越高。目标本身可以带来压力。

      领导定的目标就是压力,一定要完成多少多少任务,销售一定要达到几千万……这就是压力。在同样的压力下,则取决于自己。如果额外给自己加压。如“绝对不能出错”、“一定要完成”,这都是给自己加压,这样对未完成目标的理解就进入了一个误区。

      压力是心理上的感受,体现在已完成的目标和未完成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善于处理压力的人,会把目标规划成一个个小格子。把一生的目标分解为5年目标,把5年目标分解为1年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比如说高考是目标,从初中二年级就为高考做准备了,首先要完成中考,然后才能谈高考;那么每一年最重要的则是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前还有期中考试;只有做更多的题才能得更多的分……

      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一样,对待压力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吃过苦,受过穷,受过挫折,感受到的压力就会小一些;经历过困难的人会比没有经历过的人压力小一些。从来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感受到的压力最大;而经历过的人会觉得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另外,已完成的目标会成为包袱。一无所有时,压力就小;腰缠万贯时,压力就大。特别是当一个人取得一定成就、得到什么荣誉时,压力就更大,这时会想到不能损坏自己的荣誉、不能丢脸……

      审计人员的工作是代表政府在做事,面临的任务也是前所未有的;即使是“老审计”,每天面对的课题也是全新的,必然导致压力过大。

      访者:那么在这种压力下,都会有哪些表现?

      杨霞:表现其实因个体而异,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表现为紧张、焦虑、压抑、恐惧、疑虑、抑郁、烦躁……审计从业人员和大多数公务员一样,虽然工作不像体力劳动者那么辛苦,但心理上总觉得很疲劳。有的人会觉得腰酸背痛、无精打采;有的人会神经衰弱、食欲不振;还有的人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浑身没劲儿,回家就想睡觉等等。这些症状被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由于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充满竞争的工作压力造成的。

      一般来说,压力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生理影响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肾上腺激素和去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肠胃失调,溃疡;易意外受伤;身体疲劳;睡眠障碍;头痛;呼吸问题;汗流量增加;肌肉紧张;皮肤功能失调;甚至导致心脏疾病、癌症或死亡。心理影响包括:焦虑、紧张、困惑和急躁;疲劳感、生气、憎恶;情绪敏感和反应过敏;压抑、抑郁;沟通效果变差;退缩和忧郁;孤独感和疏远感;烦躁、不满;精神疲劳和工作能力低下;注意力涣散;缺乏自发性和创造性;自信心不足。

      此外,压力还会改变人的行为,表现为拖延和逃避工作;酗酒和吸毒;上医院次数增加;饮食过度,导致肥胖;由于胆怯,会伴随抑郁;没胃口,瘦得快;冒险行为增加,包括不顾后果地驾车和赌博;侵犯别人,破坏公共财产,偷窃;与家人和朋友关系恶化;甚至自杀或试图自杀。

      访者: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如何解决?也就是说如何给我们审计行业的人员减压呢?

      杨霞:首先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身体不健康,就无法谈及工作和生活。而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定期进行体育运动。

      其次,要学会接受自己的能力、缺点、成功和失败。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拥有至少一个能够坦诚交谈的好朋友。要用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行动来应付紧张源,而最佳的减压方法是散步。伟人邓小平就喜欢运用散步这种方法来缓解压力。除与同事交流外,还要保持自己的社交生活。

      再次,要有健康的兴趣爱好。从事工作以外的创造性活动,要培养业余爱好,如旅行。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如做些慈善活动。

      采访就要结束时,杨霞说:“作为一个人,最核心的是要有远大的理想,要为大多数的人活着,而不是为自己活着。人只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活着才有价值。作为审计人员,只要想到审计工作是为国家、为大多数人而做的时候,就会无怨无悔。而当一个人只想着个人利益时,生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人就会情感枯竭。所以人要善于找到人生的责任、意义和价值。

      杨霞简介: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北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儿童心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