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性复核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7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分析性复核在银行内部审计中运用的优势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指出,分析性复核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分析性复核是一种通过取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获得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技术手段,它运用的基础是各类数据以及相关信息,运用的重点在于分析技术和手段。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准则中也将分析性复核作为取证的方法之一。分析性复核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有两大优势。

      1、能切合商业银行的特点和审计资源现状,突出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商业银行经营的是高风险的货币资金,由于机构众多、网点分散、业务量巨大而形成海量数据。作为内部审计部门,无法做到对每一笔业务进行检查,发现每一个风险隐患。借助于分析性复核的方法确定高风险领域,可以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分析性复核程序作为一个重要的审计方法,在没有采用科学的抽样技术或者抽样结果不能实现审计目标时,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进行分析性复核程序所形成的结论对抽样的样本选取具有一定的意义,相当部分的审计问题可以在分析性测试中得以发现,再通过相关的其他测试加以证实。比如,在进行全面业务审计时,在资产审计中面对大量的贷款信息,若采取随机或者大数抽样的方法可能会漏掉某些问题贷款,导致问题揭示不充分;借助分析性复核方法,通过取得贷款总体规模、不良贷款分布、数量,新增的趋势以及贷款损失准备金等数据,并与系统内、同业以及不同阶段数据的对比,从风险资产、不良贷款的数量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形成对被审计单位贷款规模和质量以及不良贷款分布的总体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审计目的需要,确定审计样本,抽取不同贷种的明细,通过实质性测试寻找突破口。

      2、能进行全面分析评估,为审计对象的日常监管工作提供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日常监管中,搜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和业务数据,可以采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通过采集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利润的数据以及各类非财务信息,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从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业务发展能力,风险控制情况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不足和风险隐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职能。如: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被审计单位考核计划的执行进度和结果,确定完成考核计划的程度;通过与上期及系统内横向比较,了解各项指标的动态和变化趋势,结合一些非财务数据信息,分析被审计单位业务指标完成情况,针对不足提出进一步挖掘潜力、改进工作的措施。

      二、分析性复核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1、运用分析性复核手段实现科学的、全方位的日常审计监测。分析性复核是内部审计人员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及持续经营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搜集被审计单位各类数据信息后,根据审计目的建立不同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加载数据做出进一步分析判断。例如,对资产、负债规模的横向纵向比较,要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发展水平和速度;对资产规模和不良资产的数量及分布,评估被审计单位资产质量状况;对成本、收入、利润状况以及各类指标的分析,评价其盈利能力。在日常审计监测中,通过各类指标的横向比较,系统内、系统外横向比较,深入分析,发现问题、诊断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措施,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的评价与服务职能,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

      2、加强分析性复核在审计项目中的运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务收支和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性复核,发现异常波动和异常项目,并予以重点关注,进而逐步推进,层层深入,直到拨云见日。可见,分析性复核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有利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从而少走弯路;有利于目标明确,有条不紊地收集少而精的审计证据,使审计证据充分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例如,在审计准备阶段拟定审计方案时,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应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状况,对其财务收支及经营成果作初步分析评估,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违规事项,从总体上确定对审计项目各经济业务实施实质性测试的重点、范围、方法,合理安排审计人员和时间。在审计实施阶段,一是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通过各类指标的分析、对比和匹配确定审计实施重点。二是遵循重要性原则,根据审计事项对资产、负债和损益的影响,确定复核的方式、范围和程度,提高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可依赖性和可信程度,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要求。三是正确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分析性复核所依据的资料真实、完整的保证。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审计人员就不能过分依赖或者不能仅仅依赖分析性复核结果;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失效,审计人员不能直接依赖分析性复核结果。四是明确分析性复核的目的和对分析性复核结果依赖的程度,一般实施分析性复核的目的性强,依赖程度高,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准确性要求就高,因此,对分析性复核的方式、范围和程度的把握,不仅要结合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来确定,还要根据分析性复核的目的,及其对结果依赖的程度来确定。五是分析性复核是向导,其结果不是直接审计证据,因此当分析性复核结果显示有重要异常波动或者严重背离情况时,审计人员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解释和说明,并获取支持解释和说明的审计证据,而不能简单、直接地在审计报告中运用分析性复核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