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配置审计人力资源,提高审计机构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能力 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要求高、技术性强,它要求审计人员既懂审计业务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要完成信息化下的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并不要求每个审计人员都成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实务中,最核心的计算机知识是如何将被审计单位的电算化系统数据结构文档搞清楚,并将有关数据转化为审计人员能够读懂的形式,即数据转化的能力。数据转化的工作可以由个别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来解决,而无需所有的审计人员都具备这样的知识和能力。当前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审计机构可适当招聘少量计算机专业人才,把他们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审计项目组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程度和系统规模大小等因素,考虑将审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合理的搭配,形成能真正胜任该项审计工作的审计组。在当前审计机构计算机专业人员较少的情况下,一个计算机专业人员可同时承担若干个审计项目的有关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任务。考虑到有些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信息系统比较复杂,而本机构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不够,在必要时可聘请一些外单位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员进入审计组协助进行审计。 二、做好审前调查,把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风险 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风险,不仅包括传统手工审计环境下存在的风险,还包括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特有的风险,与传统手工审计方式下的审计风险相比,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不确定性、可控性差、隐蔽性、破坏性大等特征。审计人员充分关注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做好审前调查,全面把握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整体状况,评估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审计风险,从而做好审计计划,采取相关对策措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的调查中,审计人员必须注意收集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系统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1)信息化系统有关硬软件的资料。比如,应调查被审计单位现在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日常运行状况是否良好,操作系统环境如何,电算化系统所使用的软件情况,是否使用正版软件,电算化软件是自行开发的还是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如果是外购的,是否经过财政部门的鉴定和评审,如果是自行开发的,则需要了解软件开发与设计的过程,数据文件的构成及内部控制的设计等诸多内容。(2)信息化系统有关运行、管理和维护的资料。重点关注:操作人员是否是会计专业人员,是否有专人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系统,是否实行了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以及操作出现差错时的更正措施、必要的意外防范措施、管理制度、不间断电源、病毒防范等。 三、加强对原始电子审计数据的审查,确保审计所采集电子数据的准确与完整 在信息化环境下,被审计单位的原始数据都表现为电子数据的形式,这些数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这些证据由于以电子、光、磁等介质为载体,存在易出差错、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地改动等不同于书面证据的显著特点。目前有种看法认为,在被审计单位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后,特别是应用了经财政部门评审通过的商品化信息系统软件后,能有效地防止做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因此无须对计算机产生的电子数据进行审计。事实上目前的信息化系统并未解决电子数据真实性问题,再加上人为的干预、调节和篡改等因素,审计人员在采集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时,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所采集电子数据的审查,确保所采集的电子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和完整: 1、审计人员在获取数据时,必须由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进行现场备份,同时必须检查所提供的财务数据是否为审计时间范围的财务数据以及结账后的数据。2、审计人员可检查这些数据是否有与之配套的纸质账册和报表,并可要求财务人员提供相应审计范围的纸质凭证,作为辅助审计证据。3、审计人员可要求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以书面声明的方式对包括电子数据在内的信息系统可靠性、完整性进行确认,从而明确双方的审计责任。4、审计人员可利用信息系统软件本身提供的系统操作日志文件,对各个业务系统的访问情况,如对每个用户登陆时间、用户名、登陆的账套、访问的会计年度、使用的模块、执行的功能、退出的时间,以及是否正常退出等都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记录。通过查看该上机操作日志文件,掌握每个操作人员进入、退出系统的情况,及时发现非法用户和不正常的操作所留下的痕迹。 四、在对电子数据的实质性测试中,加强分析性复核手段的运用 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人员利用审计软件等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进行实质性测试时,除了应采用常规的方法来检查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正确性外,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所提供的强大的分析功能,注重加强分析性复核手段的运用,寻找审计疑点、发现审计线索。现代风险评估以分析为中心,为了在实质性测试中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错报、漏报等风险,分析性程序应成为重要的程序。通过建立各种审计分析模型,如两点比较、简单时间序列分析、财务预测、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和财务关系统计模型等,分析和判断有关财务信息的合理性。在数据分析上,不但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要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经济变量的互动关系,并充分借鉴现代管理方法,将现代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通过分析性复核,对重要的财务比率指标及其趋势,以及财务指标与其他非财务指标的关系进行测算和估计,并进行多期间的比较或与同行业比较,发现这些比率与趋势、关系的异常变动及其预期数据和相关信息的重大差异,从总体上对企业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发现异常变动项目后,审计人员可请被审计单位对重大差异形成原因作出解释,或者采用追加适当的审计程序寻找可疑线索和获取审计证据,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核实是否存在漏记、隐瞒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