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控制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审计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7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客观性因素

      1、被审计人员责任目标不明确。省、市、县、乡各级党政领导,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干部应该履行的经济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使得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参照,容易出现审计风险。

      2、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不真实、经济活动资料不完整。一些部门、单位会计资料不完整,会计信息虚假,有的原始凭证内容不真实。如有的使用不合规的票据,购物发票不填写购物单位或填制人签章等,这些都增加了审计人员辨别真伪的难度;还有的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计资料不完整,审计人员像“挤牙膏”似的,只有查到某个问题时才提供,或者干脆拒绝提供(寻找各种理由搪塞)。由于会计资料及经济活动资料的不真实不全面,虽然实行了双向承诺制,但审计风险仍然很大。

      3、审计对象任期时间长、情况复杂。经济责任审计是近几年才逐步开展的一项工作,而一般被审计人员的任职期限较长,有的可达十年以上。这些单位情况相当复杂、会计资料繁多,反映的问题也比较多,有的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量大,导致确认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审计工作量大,加之这些单位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新任的财务人员对过去的一些经济事项可能不甚了解,这些都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形成潜在的审计风险。

      4、行业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到目前为止,有关部门尚未出台一个完善的经济责任评价标准。审计人只能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结合行业特点确定审计内容,摸着石头过河。如果遇到相同的违纪违规问题,不同的审计组可能会做出不同的评价,这不仅加大了审计处理难度,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5、经费预算不足。我国县市审计机关处于最基层,由于内地县市经济欠发达、地方财力有限,审计经费未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审计机关工作经费基本不能保证工作需要,可能导致两种不利的后果:一是受审计经费的制约,对有些问题的调查,只能是通过函证方式取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证据的真实性,造成审计风险。二是受审计经费制约,一些办公设施由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的保密性、独立性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是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之所在。

      (二)内部主观性因素

      1、审计程序不到位。个别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没有严格遵循审计程序,审计工作不够规范。有的审计项目取证不符合审计证据准则要求,有的重要证据由于取证不及时而灭失,有的重要线索未及时进行跟踪追查等等。如需要盘点获得审计证据的,由于监盘不及时,而错过时机;还有的忽视审前调查和审前公告工作,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未经对方签字;有的不召开审计业务办公会就出具审计报告等,这些都潜藏着审计风险。

      2、审计方法单一。目前部分审计机关审计方法创新不够,主要表现:一是仍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上,计算机辅助审计尚未起步。多数审计人员还习惯于用传统的方法,从纸质财务资料中获取审计数据,这样既费时又费力。二是重视财务账内审计,而忽视账外的审计。有些领导干部的一些经济活动信息并未在财务账内反映,有些情况需要借助外部的信息,特别是要向被审计单位的干部职工进行座谈询问,才能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把握领导干部活动的准确信息。三是对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关注多,对领导经济决策程序及方法关注少。很多重大经济项目的决策比财政财务指标重要得多,这些重要情况往往在审计过程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潜在着审计风险问题。

      3、审计人员素质不够高。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内容很广,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得各类财经政策法规、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等。目前,部分基层审计人员深感力不从心,在审计项目中漏项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个别审计人员不能遵守职业道德,抵御不了各种说情、利诱、甚至威胁,出现违规操作,违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些都使审计风险增大。

      4、内控不到位,审处未分离。由于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往往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从制定计划、下发通知、现场审计,到审计定性、处理处罚,直至审计决定的落实,均由同一个业务部门(审计组)“一竿子插到底”,个别基层审计机关有的可能就是一两个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一包到底”,缺乏必要的制衡与监督,出现“权力真空”的现象,形成相对独立的“势力范围”。这既不利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又容易滋生腐败。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一)健全机制,理顺体制

      要尽快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条例及一系列工作规范,从法律、法规上界定领导干部任期应履行的经济职责和义务,同时也要明确审计人员执法的权限,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推动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1、优化审计工作环境。首先,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坚持联席会议制度,使党委、政府领导经常关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及时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造好的政治环境;其次,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成员单位协作配合机制,保证其联动渠道畅通,促使各尽其能,特别是要科学地安排审计项目,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创造和谐氛围;第三,注重经济责任审计宣传工作,让社会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经济责任审计是干部监督管理的扩展和延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