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质量管理是审计机关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崔振龙,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副所长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7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战略质量管理是指将审计质量与审计机关的战略相结合,通过制定战略目标、建立控制系统、保证质量要素等措施,来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从而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战略质量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从组织战略出发,以组织目标最大化为质量管理的目标。审计质量管理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审计机关的效率和功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因此,质量管理必须从审计机关的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在业务类别的安排、审计目标的确定、审计成果的体现形式等方面,体现审计发展战略需要。并通过实施质量管理,提高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与功能,促进审计机关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过程与事实。审计战略质量管理模式,并不是对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等模式的抛弃,而是在其他模式基础上的发展。这一模式同样要对审计工作的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报告及报告后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并对工作中的事实进行评价,及时对可能影响审计质量的事件、程序、方法进行修正和完善,以确保审计质量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三)促成要素与结果要素并重。战略质量管理要求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审计战略规划与项目计划、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审计资源、与完成审计任务相关的外部合作关系等。同时还要对审计项目的各个结果要素进行管理,如直接的审计结论质量、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单位的作用效果、审计结果的社会影响、审计对外部关系的影响、审计服务对象或审计结果使用者的满意程度、审计人员自身的发展等。

      (四)关注审计报告使用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战略质量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由此,对审计质量的理解,不是站在审计一方的利益去考虑如何保护审计人员不受指责,审计机关不承担风险等,而是将客户的利益最大化作为审计质量管理的出发点。也就是说,要把保护纳税人的利益,服务政府和其他领导机关的管理需要,促进政府和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效益最大化等作为质量管理的目标。

      (五)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系统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保证。一个高效的组织能够明确自身的使命,通过一个有效的组织领导系统,明确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和领导关系,激发和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并授权其具有灵活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的竞争力,提高审计机关的质量水平。

      实现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的转型,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审计价值观作为支撑,需要在审计质量观念、管理手段与方法、管理的要素与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需要质量管理模式与审计机关的绩效管理结合起来进行变革,需要对审计业务流程与管理手段的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具有完整性的战略质量管理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