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业银行风险不断显现,内部审计防范金融风险的积极作用逐渐凸现,但与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需求和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任重道远。 一、内部审计存在的缺陷 1、内部审计文化尚未建立。 一方面很多商业银行将内部审计定位在监督和查错纠弊上,服务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抱有强烈的排斥心理,认为内部审计是“鸡蛋里挑骨头”,是来找麻烦的,对整改也是消极应付。 2、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一是内部审计部门职权的设置缺乏独立性; 二是基于成本考虑,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实施高管人员年度履职审计中瞻前顾后,审计作用体现不明显。 3、内部审计内容范围狭窄。审计范围局限于查错纠弊,缺乏对信贷资产质量、风险责任、经济效益事前和动态的审计和监督,更缺乏对银行内部管理结构、内部控制状况、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等的总体评价和建议。 4、审计方法滞后。在商业银行业务信息处理电子化的背景下, 内部审计主要还是通过账表、凭证来取得审计资料,非现场审计运用较少,非现场审计还未完全实现与现场审计的有机结合,更无法对业务处理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实施监督。 5、审计力量薄弱。一是审计人数相对不足,二是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三是缺乏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 6、审计结果未充分利用。目前对于审计问题的处理是发送审计整改通知书,对违规违章行为采取相应处理处罚措施,跟踪审计整改结果。但审计结果未利用到制度建设和推动全局的层面。 二、强化内部审计的建议 1、着力内部审计文化建设。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使经营决策层、 管理部门、基层网点都明确审计的目的是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同时,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应当树立服务意识,注重与被审计对象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因误会产生的问题,及时消除,提高效率,对于确实存在的问题,通过沟通及时改正。 2、增强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向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负责并报告工作,另外,切实防止以内部审计代替外部审计。 3、引进风险审计的理念。积极开展信贷资产质量、风险责任、经济效益、 银行内部管理结构、内部控制状况、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为内容的事前和动态审计监督,同时,在审计项目开始前,应当验证业务相关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对制度存在的缺陷首先进行风险提示。 4、改进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一是要大力开发审计系统软件, 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代替手工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二是要建立审计信息共享系统,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具体审计项目前能充分利用以前的审计成果,尽快找到审计重点,增强审计的针对性,避免重大审计疏漏;三是综合运用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控两种手段,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提高风险管理整体效能。 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在强化任职资格和准入制的基础上, 将一部分业务素质强,品质优秀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二是加强学习,首先要学习内部审计基础规范、业务规范和实务规范;其次要及时熟悉和掌握国家金融政策和法规的发展、变化;第三要全面掌握本行各项业务产品的操作规程和内部控制制度。三是实行岗位轮换制,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全面了解本行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更客观的判断,同时增进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为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四是强化内部审计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 6、提高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审计反映问题不应当局限于问题表象, 而应深层次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向专业部门提示和建议,促进专业部门对业务流程的改造。 (摘自《中国内部审计》(京),2007.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