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伸审计企业选样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延伸审计企业的选样决定了延伸审计的效果和成败,审计选样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选样的主动性。选取延伸企业的主动权一定要牢牢控制在审计人员手中,不能由地税机关安排定夺,因为地税机关安排的企业可能都是税收征管较好的,不利于审计客观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二是选样的代表性。由于审计人力和成本约束等原因,延伸审计企业的面不会太大,样本选不好就不具有代表性,影响审计的效果和效率。企业选样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行业类型与企业规模兼顾、纳税种类与税金大小兼顾、审计发现线索企业与以前年度问题企业兼顾。当然,延伸企业名单的最终确定不能审计“一家言”,也要适当听取地税机关的意见,但最终的决定权应控制在审计人员手中。 二、延伸审计企业审前准备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前部分审计小组对延伸企业审计准备不足,重视不够,到了企业“两眼一摸黑”,无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延伸企业审计前做好、做足准备,对提高审计效果、效率至关重要。审前准备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企业所处行业特征、财务核算制度及税收政策学习了解、熟悉掌握。二是调阅税务机关有关延伸企业的纳税登记、信用等级以及审计年度纳税情况等资料,了解企业有无欠税、缓交、减免等情况,分析比较企业税收的变动情况,审查有无异常金额,特别是临近年初或年末的变动情况。三是了解企业的地理位置、联系电话,落实审计联系人、车辆及时间安排。 三、审计进点座谈需要注意的问题 延伸审计工作任务重、强度大,要充分依靠和利用延伸企业的情况介绍,更快地进入审计状态。在审计进点座谈时需要注意几个关键问题:一是简明扼要地说明延伸审计企业的目的。地税审计延伸企业是例行检查,通过延伸审计企业主要检查地税机关执行税收政策的水平和税收的征管质量,赢得企业的支持,为顺利开展工作铺平道路。同时也必须阐明如果在延伸审计中涉及到企业纳税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及时规范,该补交的税金应及时补交,该调整的账目应及时调整。二是认真听取企业审计年度纳税情况的介绍,主要包括企业执行的税收政策、应缴税种、实际纳税情况以及会计核算方式等内容,特别要注意企业执行的税收政策、会计处理与税法要求不一致的地方。三是简要说明需要企业配合审计的具体方面。特别是,需要查阅什么账目及资料,最好一次性索要齐全,审前拉好清单,避免遗漏项目。 四、审计查证方法的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 延伸审计企业取证方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总括方法,根据企业审计年度应纳税额与对应的纳税方法进行一次性计算复核;另一种方法是逐月核实法,将每个月的应纳税、实纳税 (企业当月申报、下月缴纳)相关数据进行列表核对、分析,查找纳税差异的原因。一般地,总括法的前提为主观判断企业不会存在较大错误,针对业务规范、财务工作扎实的企业使用总括法审计比较简单;而逐月核实法的前提为主观判断企业存在错误,针对纳税不规范的企业使用逐月核实法容易查出问题的成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权衡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灵活采用。一般地,我们先采取总括法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总体把握,然后采取逐月核实法进行纳税差异查找,这样比较科学合理。 五、审计查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复核企业纳税情况时,要弄准审计年度企业应缴、实缴税金的数目,要剔除各干扰因素,把数据弄清、弄实、弄准。 1、查找企业纳税差异需要注意的问题。审计核实纳税差异成因比较困难,也是企业延伸审计的一大难点,笔者归纳了导致纳税差异的几种可能: (1)缴纳的税金中掺杂了补缴以前年度税金及税务检查罚款等因素。查找纳税差异时不能完全依靠会计摘要内容判断税金的性质,应当查找原始税票确认该笔税金的性质和纳税期间。 (2)税法掌握不准确。一是对税法的理解错误。例如,企业综合办公的情形,企业缴纳土地税应该按企业办公场所占整栋大楼价值比例分担总的土地税,而不是只有大楼第一层业主承担土地税。又如,施工监理合同属于减免印花税项目,不需要缴纳印花税;补充协议需按照印花税条例,缴纳印花税;转让报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入不属于营业税费征收的范围,不需要缴纳营业税费。二是税收政策变更的掌握不及时。例如,保龄球税率从2004年7月起从20%降至5%,而部分企业未及时调低税率。(3)业务特殊性。一是存在上下游部门的经济业务。例如,国内旅行社组团到境外旅游,在境外改由其他旅行社接团的,以全程旅游费减去付给国外旅行社费用后的余额作为营业税费纳税依据,而不是以全部旅游费作为纳税依据。二是代扣代缴税款的情形。例如总分包工程,总包方为营业税费代扣代缴方,总包方应纳营业税所得额应为取得的收入部分,总包方将代扣代缴的营业税费作为其与分包方之间的往来款项处理;分包方应纳营业税额也为其取得收入部分,可以向代扣代缴的总包方索取营业税费缴纳证明书。(4)可能存在漏算、重算、错算税金等问题。 2、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1)企业账务处理是否正确、适当。例如,企业将取得的业务收入不记收入账,而挂往来账隐藏收入,导致企业不能及时足额缴纳税金。(2)企业使用票据是否规范。为逃避纳税企业是否存在故意不开正式发票而用内部收据代替的情形。(3)存在多税种或免税项目的企业,是否分税种计算缴纳税金,有无混淆税种将高税种项目列入低税种项目、将应纳税项目列入免税项目的情形。(4)观察和了解企业纳税异常现象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协调,注意企业是否存在“过头税”、“存税”等人为调节税收的情形。(5)检查企业税控机、发票的管理使用情况。例如,检查企业是否私自更改税控机,发票是否存在“大头小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