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经济案件五种“奇招”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资金流审计法。在通过账面很难作弊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开始向账下的资金流载体下手,主要是通过对库存现金、银行开户、银行存款、定期和活期存单、银行对账单,借款白条等资金载体造假。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审计人员以资金流为导向,密切关注被审计单位所有资金流载体的异动情况,寻找蛛丝马迹,发现经济案件线索。如,我们在对某单位的审计中,发现该单位某财务人员有利用大头针篡改、涂改银行对账单的问题,涂改后的对账单反映该单位在某银行的存款有60余万元。财务人员为什么要涂改对账单的存款数额,其用意何在?真实的银行存款到底是多少,带着疑点,审计组延伸调查了某银行。经查证,证实了该单位同期在该银行仅有6000余元的存款,双方为什么会有60万元的差额呢?审计人员接着对该单位所有在各银行的存款户对账单进行了检查,又发现了该财务人员经手的两张银行对账单被涂改。在铁的证据面前,该财务人员最后承认是他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的手法,在三个银行账户上挪用公款 120余万元、时间最长一笔达一年之久、部分资金难以收回的事实。

      业务流审计法。查处商业贿赂和“小金库”也是审计的一个难点。审计人员要以业务流为导向,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所有与经营业务活动有关的业务纪录,特别是要关注其主营业务、附营业务、“三产业”,甚至与下属单位和关联单位的经济往来以及基本建设和对外投资等情况,通过审查这些业务活动资料的异常情况,追踪经济案件线索。如,我们在对某单位的审计中,发现该单位签订的部分主营业务合同,“要约”部分有不合常理的问题,即该单位与某生产厂商在签订供销合同的标准方面与其他厂家不同,有让利过大的疑点。通过延伸调查对方厂家,证实了该生产厂商当年向该单位提供商业回扣上百万元,而且这笔收入单位未入账的事实。

      物资流审计法。化大集体为小集体,这是当前国有企业侵占国有资产的突出现象。这类案件的特点是其不通过资金的收支反映,而是通过物资的流通环节作弊,达到非法侵占国有资产、转移国有利润的目的。审计人员要以物资流为导向,对被审计单位所发生的与物资流有关的记录资料予以关注,包括土地、设备、厂房、存货等,通过追踪这些物资流的异动、流向情况开展审计。如,我们在对某单位的审计中,就是通过对该单位存货量在某个时期倚高倚低、变动异常的疑点,进行追踪审计,从而证实了该单位违规设立“三产业”,将国家专营商品多次无偿拨给了下属“三产业”经营,非法侵占国家特殊行业利润数百万元为集体所有的问题。

      信息流审计法。贪污、受贿、私分国有资产这些违法案件常常做得很隐蔽,不留痕迹,账面上很难发现。审计人员查处这类案件的办法就是出奇招,要以审计事项为中心,以信息流为导向,广泛发动群众,全面收集信息,通过对所有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信息流的综合分析,发现经济案件线索。审计人员对这些信息掌握得越充分、越完整,对审计查证工作越有利。如,我们在对某单位的审计中,就是通过对该单位人员集体座谈和个别询问等方式,取得审计线索,从而证实了该单位负责人受贿5万元的事实。在审计座谈中,审计人员感到该单位工作人员少言寡语,有避讳审计的情况。经过审计组张贴审计公示,进行多层次座谈,宣讲政策,终于有两名工作人员用匿名信的方式,向审计组反映该单位负责人在购建新办公楼的2部电梯中,有虚高提价、向供货单位多付购货款的嫌疑。审计人员掌握这一线索后,迅速审计了与电梯采购相关的财务资料,包括产品型号、厂家、单价、安装费用等明细情况,发现该电梯与我们单位购进的是同类同型号的产品,而每部费用却比我们高出了2.5万元。掌握这一线索后,审计组迅速组织了向对方供货商的调查,证实是该单位负责人为了贪污公款,自己提出要求对方按照每部高于实际价2.5万元的金额开具发票,并按照发票金额付款,对方还证实多收的5万元现金已被该单位负责人领走了。该负责人已被司法机关判刑。

      文件流审计法。利用公权为个人谋利,危害国家利益,是当前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审计人员要发现这些案件,就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就账查账的方式上,而应当另辟蹊径,出奇招,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件流审计法就是其中的一招。该法要求审计人员以文件流为导向,对被审计单位发生的所有与文件流有关的要素予以关注,包括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经济合同、制发的业务文件、管理层会议记录甚至政府部门的业务批文等,通过对这些文件内容、公章、文号、字号的审核,分析其异常情况,追踪经济案件线索。如,某审计机关在审计某单位在建工程时,发现了在国家重申明令禁止楼堂馆所建设的时候,被审计单位1.2亿元的综合性建设项目却能得到批准立项。带着这一疑点,审计组对建设项目的批文进行了认真审阅和仔细观察。发现该批文在真实性方面有重大疑点,其突出表现是批文机关的公章尺寸偏小,与其级别规格不符,而且公章的字体、字号不符、字形摆布不对,后经到批文机关调查,证实该机关根本没有制发该批文,系伪造公文。后在司法机关协助下,通过司法侦讯手段,查实是该机关某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骗取文件头、伪造虚假文号和公章的手段,绕过所在机关帮助被审计单位伪造国家批文,使得被审计单位1.2亿元的综合性建设项目得以批准立项建设,并从中收受了2套住房的好处。另外,我们在审计中还发现了某大型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的经销人员,利用关系伪造虚假合同,套取公司38万元公款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