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报》从创刊到现在九年时间,在审计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是要充分肯定的。首先,《中国审计报》本身在不断发展。要办《中国审计报》,考虑得很早。到1998年,决定采取由小到大的方式来创办报纸,再逐步发展。第二年,报纸就由周一刊增加到周三刊,2001年扩大到八个版面,这说明报纸这些年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了。这些年《中国审计报》办报的水平和质量在逐步提高,这也是要肯定的。其次,《中国审计报》对宣传审计方针,扩大审计工作的影响,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办报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对审计工作要起到宣传、推动作用。据我了解,市(地)、县一级审计机关,很多同志就是通过审计报来了解审计署的工作思路和全国审计工作动态的。《中国审计报》在指导全国审计工作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就报纸本身来说,一是要发展,二是要提高。我对《中国审计报》今后的发展和自身建设提一些希望和建议。 我觉得报社的发展主要靠两条,一条靠高质量,没有好的质量不行。第二条靠特色,千篇一律,报纸没特色,就没有更多的读者。《中国审计报》要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报纸的发展要靠它的质量和特色来支撑。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这是一句老话,也是我们国家对各种宣传、舆论工作的总体要求。我讲的弘扬主旋律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任何新闻报道,任何媒体,一定要坚持有利于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什么叫正确舆论导向,就是要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深化,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维护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四个有利于”是衡量舆论导向是否正确的标准。要促进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促进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得到保障,要为这四个方面服务,这和我们审计工作是一致的。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报道,是赞扬、歌颂还是揭露,都应该为这四个方面服务。我们发表任何报道、文章都要去衡量是否符合“四个有利于”,都要思考这个问题,都要回答这个问题。二是弘扬主旋律要突出审计这个主题。我觉得,强调审计这个主题,并不是说除了审计就没有别的东西,只能就审计讲审计。我们应该从审计这个角度出发,从审计说开去。审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工业、农业、服务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财政、金融、贸易以及各类企业都有所涉及,哪个行业都有财政财务收支问题,都有经济效益问题,都有社会效益问题,所以应该说我们这个报纸从审计这个角度去看,涉及面是非常广泛的。我觉得我们这个报纸不能离开审计这个主题,但在这个主题下,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扩大我们的宣传报道面,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反映各种不同的问题。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就审计讲审计,把报纸办成和审计报告、公告、内部通报差不多,那就没什么意思。二是不讲审计,讲的与审计没关系,那就不叫《中国审计报》了。关键在怎么结合,怎么把各种各样的内容与审计结合起来,这个问题是我们报社将来提高报纸质量很重要的一条。怎样利用好资源,我想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我所讲的主旋律一是坚持“四个有利于”,二是突出审计这个主题。这样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既有质量,又有特色,这样才算是把我们的报纸真正办好了。 办报要积极主动。据我了解,过去报社是“等米下锅”的,等各地来的稿子,在稿子中挑选。这是必要的,办报还是要走群众路线,不靠各方面的信息也不可能,这也是办报的普遍性、一般性。但是除了普遍性、一般性外也要有重点,这个重点就是报纸要能够抓住真正带有新闻特色的、带有导向作用的重要信息。这个很重要。水平高的报道,应该靠我们报社自己去集中采访,去追踪,对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写出一些质量比较高的文章来,这方面我们比较欠缺,所以报纸往往办得比较被动。我看要两条腿走路,既要依靠通讯员,也要靠我们自己组织一些质量高的稿件。同时,要有目的地去指导、去约稿。过去这方面做得不够。报纸自己要有主产品,要有主角,要有有分量的东西,这方面我们要下功夫,要吸引这样的人才。现有的人才要加以培养,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提高记者、编辑人员水平很重要。提高水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他们对审计的了解。作为中国审计报社的记者,你对审计是否了解,当前审计工作的方针是什么,审计重点是什么,审计的基本东西你是否了解。对这些基本东西不了解,就采访不到高水平的东西。所以对我们新闻工作人员要加强审计知识的培训,要经常了解和掌握当前我们审计的重点在什么地方,主要的政策是什么,当前面临什么问题,社会关注的热点是什么,一定要了解这些。作为记者要学习,要闯,要积极主动,在实践当中提高,要走南闯北,去发现一些有新闻点的东西。我们现在强调新闻纪律,这是必要的,所以今天讲了主旋律的问题,讲了舆论导向。新闻记者不能违反新闻纪律,又必须从新闻的角度报道。记者应该有一定自由。什么叫自由,就是毛主席说的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记者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握自己讲的话不违反原则,但同时又具有新闻性、可读性,这才是一流记者。作为新闻工作者,既要有很高的业务水平,又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这不容易。我希望能逐步培养一支好的、优秀的记者队伍。 报纸要提高文章的新闻性、可读性,不要千篇一律。我们的报纸排版要改革,文章也要有改革,要有自己的特色。我觉得排版有很多学问,要下点功夫改革,不要天天如此。现在审计系统各方面人才都有,写小说的、画画的、篆刻的都有,要多报道一线审计人员的新闻,不一定是事迹,有些就是这些人的特点。把思路放开一些,这样报纸才有可读性。栏目也可以多一些,审计案例、社会其他人员对审计的看法、国外审计介绍等等,还可以挖掘审计的历史,内容很多。总之,思路要开拓一些,把报纸办得更活跃一些,可读性更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