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最原始的意义就是查账。不少人认为只要会做账的就会查账,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所谓审计技巧,其实质就是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审计技巧源于实践,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审计人员在熟悉业务知识的同时,应当注意掌握普遍的科学方法和哲学方法与审计技术方法的结合。 审计与会计不同的思维方式。会计是一种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化工作。会计人员日复一日地处理的会计业务,是一些确切的数据、肯定的事实、经常性和重复性的业务。会计核算有其基本的模式,为了规范各行各业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分别制定了相关会计制度,从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到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均有明确的规定;会计核算有其规则,它规定了处理经济事项的例行方法、步骤和完成会计工作的准确方式,具体到某个单位,都有一套相对固定的会计核算体系和工作程序,每个财务人员都有明确的工作岗位和职责。会计工作基本是按照相对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周而复始循环。 审计是一种随机的非程序化的工作。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多层次的子系统,多环节的经济业务,多变量的影响因素,不仅使人为的舞弊行为难以察觉,而且很难估计其有几种可能的手法。审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需要针对具体的被审计单位,进行各种比较和分析之后,对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作出决策。审计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决策的过程,能否准确取舍,把握什么时候干什么、如何干,是会审计和不会审计的根本区别。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审计人员是否具有明确的思路,能否找到准确的切入点。要做到这些,有赖于审计人员在大量积累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高度职业敏感和准确的专业判断能力。 审计需要创造性思维。审计是一门技术,但在什么时候应当采取什么方法,却没有标准答案,只能是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方法。如同医务人员单凭背医书不能诊断疾病,建筑师单凭公式不能设计建筑一样。审计人员靠生搬硬套必然是事倍功半,甚至是无效劳动。和其他所有技艺一样,审计既要运用专业知识,又要发挥创造性,要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谋划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一般地说,没有什么简易的准则可用于审计人员决定应当关注哪些关键点和例外情况。审计人员能够洞察客观事物的特点和关键点,知晓异常和矛盾,均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创造性思维应当具备的三个条件:第一,要掌握大量信息,人脑可以贮存大量的信息,许许多多的信息又会互相作用产生新的思考,贮存越丰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可能性越大;第二,加大信息间作用的概率,其办法是扩大信息之间的联系,从一个事物想象出它可以与其他事物结合的可能性越大,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第三,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无论是出于浓厚的兴趣,还是强烈的责任感,都能促使我们积极思维。所谓“眉头一邹,计上心来”是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全神贯注思考、全身心投入而产生的效果。 审计需要大局观念。实际上审计人员个体之间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是存在不少差异的,可以大致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人,善于发现和查处问题。不管被审计对象的范围多么大,情况多么复杂,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判断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形成总体的查账思路;能采取直接有效的途径查明问题,适时放弃无预期效果的检查,确保目标实现;注重检查对方的故意行为,不纠缠技术处理方面的错误,工作富有成效;思维周全,推理严谨,能预见对方可能作出的几种反映,定性准确无误。第二种类型的人,能发现问题和查处问题。被查对象范围小、情况不复杂时,能较快地形成总体的查账思路;不遗漏对方技术处理方面的错误,却不善于发现对方的故意行为,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查处问题的过程中缺乏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能预见检查的结果,通常不会中间改变途径;提交的问题一般定性较为准确,但复杂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对方在某一点击破。第三种类型的人,不善于发现问题但能查处问题。对局部的有线索的问题,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明,但缺乏总体的查账思路,随意性较强,虽然有时被查对象范围小情况简单,却不能发现问题。第四种类型的人,不能发现问题也不能查处问题。当达到目标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时,不能采取最可能的优化方案;有时思维和行动慢于对方,失去取证的机会,本来很肯定的问题最后却不能定性。 第一种类型的人工作之初不是急于查账,而是调查了解情况,分析种种情况的关系,注重把握总体。不管被查对象怎样“大”—规模大、范围大,也不管被查对象怎样“多”—因素多、形态多、变量多,只将其看作“1”,即一个整体。同样,被查单位范围再小、业务再简单,也将其看着“1”。他们善于从一个整体出发,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通过分析其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要素对整体的作用程度、外部环境的影响等等,认清事物的本质。人们做任何事情,一般总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而从全局出发,对事物内外的各种联系和规律性加以综合分析,找出最好的或比较好的方法来实现工作目标 (系统方法思想)。 第二种类型的人从一开始就埋头查账,设计填写各种表格,几乎把对方的账重算了一遍。他们对局部检查认真细致,但对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则往往被忽视,或者认为是次要的、偶然的因素。他们注重掌握财会方面情况,但对内部环境、内部结构、相关业务知识不甚了解,不善于将各个局部、各种联系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缺乏对总体性质和功能的认识,甚至误将局部当总体。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出现两种判断失误:一是局部看没有问题,而放到全局看就是问题;二是局部看有问题,而放到全局看却没有问题。另外,对利用总体的多层次性、总体与局部联系的模糊性,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也不容易发现和觉察。因此,局部的正确性与否,应放到总体中才能认定;总体的正确与否,应置与局部的联系中才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