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阶段开展电子政务效益审计的特点及难度 (一)电子政务效益审计没有实施标准以及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电子政务是效益审计的一个新领域,虽然有不少探索先例,但至今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审计标准和模式。特别是对区县基层审计来说,往往把电子政务等同于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按照专项资金审计的方法和模式进行。实际上电子政务不是简单的财政支出行为,它更是一种政府构架门户、宣传形象、搭建服务平台的行为,涉及到比较复杂的社会效益,其衡量标准往往是无形的,审计评价难度较大。几乎所有的电子政务都涉及网络、系统、软硬件、客户化、利用率等内容,再深入还有知识产权、保密级别、制式标准等一系列标准、规定,审计是否要全部涉及没有明确的要求,给审计重点的确定和审计方法的选择带来了难度。而且各项电子政务功能互不相同也决定了审计无法“照猫画虎、驾轻就熟”。 (二)审计评价的角度和范围难以界定。电子政务同时具有“电子”和“政务”双重属性。“电子”属性即网络线路、系统中心、软硬件设备等,“政务”属性指信息发布、业务受理、网上办公等。电子政务是“电子”和“政务”的统一。完整的电子政务效益审计应同时涵盖电子和政务两方面内容,具体又可分为规划、决策、建设、管理、运营、维护、扩展等环节,是一个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完整过程。评价内容也应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经济效益即“所费”与“所得”的对比。社会效益则抽象得多,不仅体现为部门职能的实现程度、信息公告的互动速度、办事效率的提高水平等,还体现在促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服务公众的能力、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等方面,体现了政府服务的理念。但是,由于审计能力和时间的制约,电子政务效益审计更多的是对事中、事后的监督,是不完全的效益审计。效益评价也更多侧重在经济效益方面,影响了审计评价的全面性。而且有些内容既没有现成标准,又很难搜集相关证据,甚至超越审计人员本身的能力,就更难得出准确的结论。 (三)审计能力不足加大了效益审计风险。一项电子政务是以广阔的应用需求为前提的,掌握应用需求是电子政务效益审计的可行渠道。问题是审计人员的职业决定了对这种应用需求不甚了解,比如网络受众是哪些?用户需求程度有多大等等,难以作出科学的评判。其次,电子政务涉及许多数据传输、用户授权、集成规划等网络概念,还有设备品质、性能,产品指标等,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审计人员大都以财会专业为主,对网络技术知之甚少,要审核评价电子政务有不小的难度。再次,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审计结论很可能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管理制度的变更,如果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将导致政府决策的失误。 (四)微观效益与宏观规划联系并不直接。一方面电子政务由独立部门、业务单位、社会公众等个体使用,体现为微观效益,如实现部门的职能、方便办理业务、服务公众需求。电子政务效益审计要发挥更大作用,应当从微观层面上升到促进政府提高管理水平的层面,这就要求审计需着眼于信息化宏观发展环境的分析。另一方面特定电子政务项目只实现特定功能、服务特定单位,在设计、建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也仅限于项目涉及的特定群体。而且区域信息化总体布局是早就规划好的,一般都经过专业部门科学的论证,不会存在较大纰漏。微观效益问题未必表明宏观管理的不善和总体规划的失败。 二、现阶段开展电子政务效益审计的思路与方法 (一)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效益审计作业标准以及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电子政务涉及面广、影响较大,政府投资力度强,开展效益评估必要和迫切。评价电子政务类项目应当和其他政府投资类项目一道,统一纳入政府决策分析、支出监管、效益评估的范畴。建立对电子政务的内评估机制,出台评估办法,由专业部门牵头组织对信息化项目的技术评估。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我区也在积极尝试建立信息化项目网上测评系统,使电子政务效益评价制度化、规范化。 (二)确定合理的审计内容和恰当的评价方向。首先,在审计实施之前,有必要对项目的建设背景、投资规模、运营现状进行充分的审前调查,了解掌握项目基本情况。其次,在初步掌握了网站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网点分布和用户范围基础上,深入对网上政务信息内容、服务栏目、业务办理流程、主要系统之间的衔接进行了分析,从而判断设计流程是否符合业务实际、栏目是否直观便捷、反映部门职能是否全面等。通过分析找出项目在前期决策、中期管理、后期应用环节存在薄弱之处,因此决定审计重点。评价方向确定为“分析项目环境现状→评价项目本身→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审计主线以资金效益评价为起点,根据审计进展逐步拓宽到评价政务、服务、资源、共享等综合效益上,从点到面、由易到繁,突出审计能够实现的内容。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审计方法。考虑到电子政务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数据复杂的特点,传统的“查阅”、“比对”方法无法满足所需证据的多样性,需大量采用非常规的审计方法,如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现场测试法、系统对比法、综合分析法以及借用“外脑”等多种形式。各种方法优势互补,访谈法使审计人员能够与工作人员、网络用户面对面交谈,细致观察到用户对项目的喜好和表情取向;问卷调查法则对审计目标提供了项目决策、建设、应用中存在问题的量度支持;借用“外脑”则解决了审计人员技术手段单一、网络知识有限的矛盾,直接获得专业机构或专家的技术支持,为审计结论的科学准确提供有力保障。在审计实施中,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种方法灵活组合,确保审计评价的客观、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