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真做好审计准备 审计准备是指从确定审计项目到审计人员进入项目单位审前调查止所进行的各项审计准备工作,它是搞好效益审计工作的基础。包括: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特点、性质、程序等情况;学习有关法规文件;组织审计力量;讨论、研究审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等。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过去,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是合规、合法的审计,抓大案要案。但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不一样,主要是依据有效证据对一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发表独立意见,包括经济、效率、效果。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把过去抓财务收支审计的观念转到抓效益审计观念上来。二是明确目标,掌握方法。效益审计的目标是围绕项目对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效益情况进行审计。方法上靠原来单纯看账是不够的,重点是要了解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否实现,操作上主要是查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协议资料,到现场了解情况等,通过分析,得出评价结果,提出建议和意见。三是收集资料,学习方案。即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项目有关的资料,包括向原项目审计机关了解情况,网上查询项目相关知识等。同时,要认真学习、把握效益审计的指导思想、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重点。此外,注意协调好与被审计单位关系。为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好是在审前调查前即向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并要求其对审计工作予以协助、支持和配合。 二、适时抓好审前调查 效益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不同,它在审前调查时,要大量收集数据资料,在收集数据资料时,更强调全面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更强调从行业或项目整体、宏观的角度去揭示影响经济效益的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审前调查时,更要注重点面结合,多方法、多渠道、多层次来采集所需的数据资料。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查阅文献资料。我们要查阅与调查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有政府部门发布的规章条例,行业内部的发展规划,各种期刊杂志上权威人士和学者发表的文章和研究成果及网上下载的相关资料。通过文献查阅,来确定审计调查方向目标,进一步提升调查的层次和高度。二是召开座谈会。由于我们同被审计单位的客观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主观上的知识结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研究一些问题,能拓宽我们的思路,增强调查的客观公正性。三是发放调查表。为了全面、系统地收集数据,在调查前要设置一些调查表格或问卷调查,要求相关部门认真、如实填写,发放的调查表或问卷调查其内容要紧扣效益审计目标。四是查阅项目资料。查阅与项目相关的资料,要采用获取各种信息的有效手段,包括查阅项目单位合同文件、会议纪要等内部管理资料,从而直接或间接地获取相关信息,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五是深入实地调查。为了掌握第一手情况,获得更为详实的证据资料,更好地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把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起来,在审前调查中要广泛地深入现场,了解项目情况。 三、精心编制审计方案 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审计项目目标要具体,不要大而空,目标不要定得太多;二是审计内容要清楚,重点要突出,范围要明确;三是审计方案要明确每一步骤与上一步骤的关系,明确每个审计人员或每一项审计工作同其他审计工作之间的职责和要求;四是审计方案的具体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按照实际情况灵活操作;五是要考虑到审计报告编写的要求。审计方案应规定各步骤审计工作所必需收集和整理材料及其要求。 四、注重实施现场审计 在实施审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初步测试要多以实行现场观察法为宜。因为一般效益审计的项目跨越时间长,审计时,除审计资金流外,更重要的是审计物流,对其逐一核实,即账实是否相符。二是要注意收集审计证据。收集审计证据是经济效益审计实施阶段的核心内容。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做出评价的依据。三是要恰当地分析原因。确定问题后,需要从分析原因入手,分清哪些是主观原因,哪些是客观原因,原因分析时,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四是要酝酿审计意见。当审计证据基本收集齐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现状和提高效益的潜力基本了解时,审计小组可以讨论酝酿审计意见,哪些好的方面应当肯定,哪些地方可以挖掘等,酝酿准备提出哪些建议和措施。在提出措施的过程中,有两种办法:第一,审计人员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人员共同协商、研究,提出改进措施;第二,由审计人员向专家学者请教,针对发现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五是要编写好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 五、着力写好审计报告 经济效益审计报告没有统一的格式,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被审计单位被检查的业务专业性强,往往不能提出直接证据来论证审计报告的结论,为了使审计报告具有充分的说服力,需要广泛地运用间接证据和推理证据。这种情况需要在报告中加以较详细的说明。经济效益审计报告包括项目背景情况、审计结论、提出论证结论的证据、提出建议或措施等内容。审计报告要合理地选用审计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效益审计标准与财务审计的标准有所不同,不同的地区、时期及不同类型的项目审计的标准各异。随着技术进步、管理改善而不断变化。因此,我们在选择审计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根据审计标准的相关性、全面性、先进合理性、可比性等总体原则,形成多层次,相互补充的评价体系。一是根据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规定及有关的经济规律、经济理论等来选择评价经济活动合理性的定性标准;二是结合被审计单位的计划目标、技术经济定额、业务标准、各种指标和有关的数字,用于评价经济效益高低的定量标准;三是运用经济活动分析方法,归纳分析问题。主要包括收益成本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运用宏观理论,对管理体制中的种种弊端进行深入剖析等。此外,经济效益审计报告初稿完成后,应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还应和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人员见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就他们的意见作最后的审议,有分歧的地方,需作必要的补充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