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论的形成 搜索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如何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资金及时间等以达到最佳搜索效果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它的诞生源于二战中盟军反潜战的需要。采取“狼群”战术的德军潜艇,神出鬼没,让盟军伤透了脑筋。为了满足军事上有效使用飞机和军舰来寻找敌方潜艇的紧迫需要,开始形成这门独特的学科。 在军事上,研究搜索论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确立最有利于发现目标的条件,而且还必须确定搜索效果判据,以便从一切可能的搜索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方式和对策,确保发现目标的搜索时间最短或耗费的搜索力量最小。当前,搜索论已超出传统的军事领域,在资源勘察、捕鱼、寻找故障、搜捕罪犯、检索文献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搜索活动的构成 搜索活动是由搜索主体和搜索对象构成的系统。搜索对象用目标特性来描述,包括目标的位置、形状、大小、数量及其探测能力、反探测能力等。搜索主体由搜索手段(搜索力)和搜索方案两个要素组成。搜索手段包括探测设备的质量、数量、人力、资金、时间等,还包括探测手段与目标之间的物理接触性质或化学性质、探测能量的传递规律、探测目标的分辨力等。搜索方案指如何分配搜索手段、如何组织搜索活动。可以把搜索活动看作由搜索目标、手段及方案三要素组成的系统。 实现搜索目的意味着获得一定的效益,实施搜索则意味着付出搜索力代价,这是一对矛盾。对于同一搜索任务,不同的搜索方案可能在效益和代价方面有种种差别,必须综合考虑,从总体优化出发寻找最佳搜索方案。 解决一项具体的搜索问题,首先应根据有关历史资料与历史经验,确定搜索的大致范围即搜索空间。这是定性分析的过程。然后,根据搜索论原理和实际问题的性质,依照效益与代价综合最优的标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这是定量分析的过程。 搜索论与审计 许多问题的决策,都必须依靠搜索获取信息。财务审计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寻找会计舞弊和错误,就是一个获得信息的过程,是在特定范围之内实施的一种搜索活动。因此,完全有可能,且有必要将搜索论应用于审计,帮助查找错误与舞弊。与被搜索的潜艇、逃犯等不同,会计错误和舞弊是已经发生、相对静止的目标,搜索起来相对容易。在我国,查错防弊和公证的财务审计目标同时存在,为应用搜索论提供了现实需求。专案审计、有举报线索的审计更适合运用搜索论。审计机关借助搜索论,可以实现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从粗放管理到系统管理的转变。这在各级审计机关人手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使用搜索论并不排除其他审计方法,如抽样审计。抽样审计是统计学原理在审计上的运用,搜索论是运筹学原理在审计上的应用。搜索论用于审计,是一种专门查找各种会计错报的方法,可以减少审计抽样中的误受险、误拒险等审计风险。搜索论的应用与审计抽样可以互为补充。两者的结合,可以使审计人员在浩如烟海的会计资料中快速找到舞弊和错报事项,可以大大提升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与抽样审计一样,搜索论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也要借助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 除了运用搜索论外,运筹学中的排队论、库存论等皆可应用于审计;而整个系统科学中的许多原理均可用于指导审计工作,尤其是重在定量分析的绩效审计。系统科学在审计领域的运用,将极大促进审计工作的效率,拓展审计人员的视野和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