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高校内部审计供求矛盾的对策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相结合

      当审计力量不足时,借助外部审计力量来完成审计任务,是非常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借助外部审计力量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减少审计工作量,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加强管理,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覆盖面。目前,高校审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审计目的:

      其一,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校办企业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由高校审计部门根据学校特点和具体情况,通过考查,聘请质量和信誉可靠的事务所,对学校所属经济实体实施审计。

      其二,委托中介机构对学校大型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或基建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根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关规定,对于经立项、达到一定投资的基建工程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必须上报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并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工程决算审计。

      其三,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当前,对高校审计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繁重,而风险大、责任重,尤其是对于那些成立时间较长、规模较大、产权不清、管理不很规范而任职时间较长的负责人实施审计时,难度更大,风险更大。因此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显得非常必要。但由于注册会计师对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尚未形成规范的准则和操作指南,内部审计人员有必要对审计过程实行质量监控,以保证审计程序的充分实施。

      全面审计,突出重点

      高校审计工作切忌铺开,蜻蜓点水。不同时期、不同学校均各自有自己的工作重点。审计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在学校中层干部换届时,经济责任审计是重点;在学校建设高潮到来时,工程项目和资金筹集及使用审计是重点。尽管如此,我们认为效益审计是高校审计永恒的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审计都要围绕提高效益,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而开展。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有生命力,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当然,突出重点是为了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最大限度发挥审计作用。同时高校的审计工作还应为学校的宏观决策服务,通过对学校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学校在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预算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审计意见,促进建立全校经济责任制;通过对后勤系统资产状况的调查,为后勤社会化做好基础工作,摸清家底,为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成人教育办学效益的审计调查,为加强教育成本核算,理顺财务管理体制,提高办学效益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对学校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调查,进一步规范成本开支、结余分配及奖酬金发放,为制定和完善学校经济政策奠定基础,促进学校人事制度和机构改革等,不断提高审计在学校财务决算审批、基本建设规范、经济合同工签订、经济政策制定、收费项目审核、校办企业改制、后勤社会化等重大经济活动中的监督力度。

      强化队伍建设,充实内部审计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1)充实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进一步充实内部审计人员,把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素质好、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部门,增强内部审计力量,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其次,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兼职审计队伍,弥补专职审计力量的不足。

      (2)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内审人员的素质。因此,审计人员只有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具备和提高专业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学校为内审人员提供定期的脱产培训及有计划地安排内审人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加强横向交流,院校之间宣传推广先进的审计方法,加强纵向交流,学习借鉴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工作方法,都是拓宽内部人员知识面、实现内审方法创新的有力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