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审计时间成本的因素 所谓审计时间成本是指为完成某项审计任务所消耗的实际审计工作时间。审计工作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机关对审计时间成本的有效控制,那么影响审计时间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笔者认为,在当前制约审计时间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 1.从制约审计时间成本的外部因素来看 (1)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对审计工作有抵触情绪,表现在对审计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和不配合、错误地认为审计工作就是“找茬”,就是对本单位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工作“吹毛求疵”。因此,在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时,经常以某项工作是某某同志负责的,人已出差,或以会计人员不在为由,进行搪塞和阻挠,故意拖延审计工作时间。 (2)被审计单位虽然有主动接受审计监督的意愿(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但缺少配合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往往出现送审资料丢三落四,残缺不全,导致被审投资项目工程量无法进行及时准确核实,延长审计工作时间。 (3)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弱,财务管理水平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差,造成会计账簿设置不全,账务记载混乱,内控制度失灵等,使审计人员无法按正常程序实施审计,延误审计工作时间。 2.从制约审计时间成本的内部因素来看。 (1)审计成本意识淡薄。一方面,审计机关的领导层面缺乏审计成本这个概念,特别缺少审计时间成本的观念,只追求一年完成了多少审计项目,披露了多少违规违纪问题,上缴多少财政收入等等,没有考核单位时间的审计成本、投入与产出的时间配比和完成单项审计任务的实际效率。另一方面,审计组缺少审计时间成本控制的意识,对审计时间成本控制与审计工作效率的关系理解不深,导致审计组对审计时间成本控制缺位,审计项目延时现象严重,审计工作效率低下。 (2)审计资源整合不够。一方面,审计力量调度不当,导致一部分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任务过重而完成不了,一部分审计人员的审计任务不足而没事做。另一方面,具体实施审计项目的组织者对审计组人员分工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组织执行不力,人力资源浪费,从而使审计项目投入大量的审计时间而没有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和审计效果。 (3)审前调查质量不高。有些审计项目的审前调查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是简单地收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概况、财务报表和工作总结等,没有对取得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科学分析,也没有按审计项目的性质、工作量和难易程度,确定每一具体审计内容的时间分配,导致审计时间失控。 (4)审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薄弱。目前,各级审计机关直接从事审计工作的一线人员,一方面,有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进入审计队伍的,虽然有较系统的理论基础,但缺少从事财政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实践的经历,因此在实施具体的审计项目时,有时有些茫然无助,表现在对审计重点的把握不够,发现和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较弱,对问题的定性和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自信心,导致审计时间成本的控制不够。另一方面,有些老同志是在审计机关成立之初进入审计队伍的,虽然有较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能力较弱,不能发挥计算机在采集数据、综合分析等方面的速度优势,审计工作事倍功半,影响审计时间成本的控制。 二、实现时间成本有效控制的途径 1.加强审计法制宣传,营造良好的外部审计环境。抓住新修订《审计法》宣传的大环境,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以及相关人员的法制宣传力度。利用领导干部轮训、集会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种机会,通过电视、政府网站和法制讲座等多种形式,对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财经法律法规、财务规章制度和审计法律制度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培训和宣传,增强领导干部依法理财的意识,提高遵守财经纪律和接受审计监督的自觉性,形成理解、支持和配合审计工作的氛围。同时,建立与财政等部门的联系制度,及时反馈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情况,以便财政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审计环境,使审计监督真正发挥政府“谋士”和经济“卫士”的作用。 2.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的效能。面对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1)要充分分析审计队伍的年龄、学历和专业特长,科学调整审计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在发挥各专业审计优势的基础上,合理整合现有审计机关内部审计资源,打破科室专业分工界限,实现审计力量与审计项目的最佳组合,力求以最少的审计人力投入产生最大的审计效能。 (2)加强科室或审计组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逐步提高系统审计的比例,使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有效结合,避免因重复审计而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节约审计时间成本。 (3)在国家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加强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资源的有效利用,既要利用好已经形成的审计成果,又要通过以审代培的形式,组织或聘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参与某些国家审计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