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不能总靠“风暴骤起”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大众证券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7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潘岳作为国家环保总局第一副局长,上任伊始便开始掀起“第三次环保风暴”。在深为潘岳局长的胆识折服的同时,我们不仅要问:局长甫一上任便掀起“环保风暴”是不是总是件好事?

      这几年被人们称之为“个性高官”的政府官员屡屡浮出“水面”,如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眼下的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等。他们之所以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就在于他们的举动“不同一般”,有着一种强烈的“风暴意识”,李金华在任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审计风暴”,许多省和部委的违规资金问题被曝光。不容否认,通过这些“风暴”的确能清除一些社会流弊,正本清源,但是,我们总把希望寄托在一些“风暴人物”身上,这就不是件好事情。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日臻完善,据悉,目前已经颁布了一百多部的法律法规,可是到头来还是要靠这些“风暴人物”去整治流弊,这能让我们从心里欢喜吗?诚然,在目前的态势下,有“风暴”总比没“风暴”好,因为这些“风暴”一旦刮起,多少会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仅仅靠“刮风暴”显然是不行的,这种“风暴”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我们的“风暴”这几年刮得还少吗,审计风暴,铁拳治污风暴,整治教育风暴,一个接着一个,可到头来又有多少效果呢?还不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污染事件一个接着一个,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症结何在?一言以蔽之:法律的缺失和不到位是其主要原因。如果我们的法律呈现一种刚性,谁违反了就处理谁,谁还拿着自己的乌纱帽当儿戏?怕就怕法律只是一张纸,没有任何的约束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