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效益审计的内容 1.财政性资金的效益审计。主要应通过对财政性资金投入的事业或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包括对资金管理和效益的评价,促进财政资金提高使用效益。审计机关有关部门对作出一项决策,上马一个工程,实施一个项目,开展一项事业,仅审查其决策程序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从项目预算到具体支出的各个环节、从项目预期总目标到具体实施各阶段、从项目论证效益预测到实际完成取得效益进行全方位审核评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督促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在决策时,科学地考查论证项目产出效益;在项目实施中认真审查资金使用成本,并促使其逐步把决策成本和管理效益纳入各项考核评价标准。 2.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效益的审计。政府的财政支出有很大一部分转化为资产形态,包括房屋、道路、设备等固定资产,而且其中的一部分能还通过租赁转让产生经济效益。在审计中我们应发现并揭露一些财政投入变为部门资产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资产如房屋的租金往往用于补贴其部门的人员支出,使部门贫富不均;有些资产是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其使用效益也较为低下。只有把这些资产的使用效益作为效益审计的重点,才能从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收费情况、利用率、维护情况等方面进行效益评价。 3.组织管理方面效益审计。一个政策贯彻的好坏依赖于执行部门的组织和管理。目前,部门利益化现象,使得部门在贯彻政策时造成政策执行效果的弱化,并形成“管理就是收费”。一些有某方面管理权限的部门,工作的重点就是如何收费,至于所收费用如何用于组织管理该项工作,民众所交费用如何用于实现管理目标,就显得很不重视,对民众也没有一个交待。开展这方面的效益审计,可以促进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效益,强化政策执行效果。 4.服务质量方面效益审计。这类效益审计主要涉及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状况。如对由劳动部门负责的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项目,效益审计一方面要将培训成本与补贴收入比较,评价财政补贴经济性,而更重要的是分析失业人员通过职业培训,重新就业率的变化;比较培训项目与就业岗位的相关程度。县级审计机关更多的面对农村,为农业服务的部门其服务结果如何,要分析一个场所站的服务对象所取得的收益与该单位的投入的对比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审计对各职能部门管理、服务社会的状况进行监督评价,而且这类内容将越来越重要。 二、正视开展效益审计面临的困难 1.被审计单位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在效益审计工作中,审计机关进行效益审计的整体目标应当是审核、检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合理、有效,揭示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管理中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以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效益审计是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向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延伸,向部控制制度应是效益审计的基础。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在效益审计方面所做的工作,对审计机关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内部审计部门所做的工作及其审计结果,对审计机关确定对内部审计的可依赖程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数量有限,经验不足,大多数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不很理想,因此,审计机关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对相关的财务事项进行详细的审计。 2.较难获取准确充分的审计证据。效益审计所执行的评价,就是对有关证据做出系统客观的分析。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证据的理论以及获得、分析证据的技术有透彻的了解。审计证据是证实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状况的载体,效益审计具体分析工作的安排是建立在评价所收集资料的基础之上。审计资料包括收入、支出、资源、资产方面的财务资料;组织结构、经营活动的背景资料;经营目标等目标资料;被审计单位完成目标的各种方法、利用各种方法完成目标的程度的活动资料;被审计单位为了有效地完成目标而采取的程序和控制措施,如计划、财务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等资源资料。除了上述必要的资料外,审计人员还必须收集关于严重铺张浪费、效率低、效果差的证据。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获得是实施效益审计的基础,而效益审计的一个重大难题恰恰在于审计资料难于收集。证据缺乏给效益审计带来致命的困难。在审计人员难于收集到足够的审计证据,或是在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拒绝提供证据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必须采取其他方式获取间接证据或者自己建立有效的证据,从而给效益审计增加难度。 3.效益指标评价体系不完善。效益审计必须有一个用以比较和评价当期成果的标准。在财务审计中,评价财务报表的表述内容的标准是公认会计准则。但在效益审计中,评价经济活动的标准是由管理当局负责设计和应用的,审计人员通常根据管理当局所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但是,目前能评价绩效指标的体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即只有财务指标,没有非财务指标;只有历史指标,没有未来价值指标;综合性指标多,单项指标少,缺乏“预警”指标。在标准缺乏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就不能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必须从其它来源“借用”标准或是自己设计某种标准,然后用以衡量工作成果。这往往是一项困难的工作,解决办法就是自行开发和创建有效的指标体系,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特别是作为县级审计机关,要建立这方面的审计评价标准是不现实的,期待上级审计机关尽快作出相关指标评价体系。 4.审计人员的素质难于适应效益审计发展的需要。效益审计的目标是寻求提高绩效的途径并鼓励和帮助被审计单位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改进系统及控制措施。因此,在效益审计实施中,审计人员要检查确定政策目标及其实施方法所依据的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评价实现目标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益性,包括末预见的副作用等问题。可见效益审计工作涉及面广,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具备许多专业的优质人才。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律、财会与工程等方面的人才。效益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要非常深入地掌握政府工作即要掌握一定的宏观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等方面专业的知识。目前,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较单一,缺少训练有素、能运用效益审计知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