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具体措施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武汉金融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所谓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可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1.科学识别和界定风险。要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首先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效识别和科学界定相关风险。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风险点。基层央行要以“人、财、物”为重点,针对“权力运作、重点岗位、要害部位、关键环节”等易发风险的部位进行风险识别、排查,确定风险点。(2)对风险点进行分级管理。对确定的风险点,基层央行应充分考虑外部和内部因素,采取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正确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预计风险后果及其严重性,将风险点分为高风险点、中风险点、低风险点,实行区别管理。(3)定期对风险点进行分析和调整。持续监测其风险变化及风险控制情况,对于由于情况变化导致风险点或风险点级别发生变化的,及时进行分析和调整,纠正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

      2.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评估测试风险。基层央行要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实施内部控制测试必不可少。其主要工作有两方面:一是检查是否有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如何。二是测试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以贯彻执行,其遵循性、有效性如何。测试时,内审部门不仅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同时还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管理层等做出评估,以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有效地控制了风险。内审部门应注意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手段,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分析性测试,以提高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效率及其准确性。

      3.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贯穿内部审计实施的全过程。在分析评估被审计单位风险的基础上,基层央行应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贯穿内部审计实施的全过程。一是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在对可能影响基层央行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内审部门的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二是确定审计范围时,应从分析风险入手,在全面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关注该机构的特殊风险。三是编制审计方案时,应在评估风险优先次序的基础上安排审计工作,根据风险高低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重要性水平,合理分配审计资源。风险模式可以通过对如下风险因素分析来作为确定审计业务工作重点:金额的重大性、管理能力、内部控制的质量、上次审计业务开展的时间、复杂性等等。四是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五是在选择检测、证实风险的技术与方法时,应该能够反映出风险的重大性与发生的可能性。六是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七是在出具审计报告后,可以实施后续审计,尽可能降低审计风险,每次审计时,都要对上次审计处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以风险大小作为确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风险越大,追踪审计的范围就越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