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内部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方案是内部审计机构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审计方案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其质量对于能否完成审计项目任务,能否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对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其方法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充分开展审前调查。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方案的基础。为加强审前调查,一是要安排好审前调查的时间和人员,二是要明确审前调查的内容,三是要采用灵活的审前调查方式。 (二)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根据内部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将审计工作方案的审计工作目标具体化。细化审计内容就是针对每个具体审计事项应确定所要达到的具体审计目标。 (三)突出审计重点。审计重点是指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关注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分析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重点。 (四)确定审计的步骤与方法。对于确定为审计重点的审计事项,不仅要明确审什么,还要明确怎么审,以便对其审计质量进行重点控制。审计的步骤和方法应当能够切实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审计人员的随意性。 (五)分层负责,落实责任。由于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重点问题的选择不当,或者审计人员未按方案要求进行审计实施,造成重大违规问题应当查出而未能查出的,有关内审人员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二、对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 审计证据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于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加强内审证据的质量控制,其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一)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为防止盲目取证,应当在保证证据质量的前提下,突出对重要审计事项的取证,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有针对性地收集、归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审计证据,确保每一审计事项都有充分必要的材料支持。 (二)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为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在采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七种不同的审计方法时,取证的要求不同,所收集的审计证据也不同,应当分别加以明确规定,以规范审计取证行为。 (三)明确审计证据汇总、分析和排序的方法。审计证据数量较大的,可以编制汇总的审计证据。取证完成后,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审计证据按照审计事项分类,按照与审计事项相关程度排序。审计证据应当足以支持审计结论。 (四)明确审计取证的责任。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其收集审计证据严重失实,或者隐匿、篡改、毁弃审计证据的行为承担责任。 三、对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 对内部审计人员现场审计的质量控制,主要是以内部审计人员所作书面工作记录为载体加以控制,现行做法是编制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目前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是有的审计工作底稿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内审人员全部审计过程,不利于控制审计质量和明确审计责任。因此,应推行审计日记制度,以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为载体,加强对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其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一)明确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审计证据应当能够支持审计日记所反映的审计取证过程和结论,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后附有审计证据支持。其他审计事项,以审计日记记载审计事项的查证过程和结果,不必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将必要的审计证据附在审计日记后。审计日记与审计证据的对应关系应当在审计日记中通过索引号加以说明。 (二)明确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的责任。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未执行审计实施方案导致重大问题未发现的,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隐瞒不报或不如实反映的以及审计查出的问题严重失实的承担责任。 四、对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最终反映,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实现与否和审计成果的体现,因而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审计报告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一)要完善审计报告要素。可将审计报告的要素规定为:标题;编号;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出具单位;签发日期。 (二)明确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审计报告内容包括:审计依据;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意见;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和定性以及法律、法规等规章依据;审计意见和建议。 (三)明确审计报告的责任。内部审计人员对其提出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重大问题不予反映或不如实反映的,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严重失实的承担责任。 五、对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的控制 内部审计机构对有问题的被审单位下达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如何,关系到审计决定纠正错误和惩戒违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也反映审计质量的高低,因此,应坚持对审计执行情况的验证、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