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非现场审计的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商业经济文荟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非现场审计,也称远程审计或联网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通过广域网络(或专用线路)远程访问、调用被审计单位的相关电子数据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利用辅助审计工具而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非现场审计主要相对于现场审计而言,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通过调集、分析审计对象的相关业务数据,实时检查和评价相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从而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关资金、资源的运用状况,其目的是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为制定审计计划、安排审计资源以及领导决策提供支持,以此提高现场审计的效率和降低现场审计的成本,帮助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增加组织价值,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独立性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

      非现场审计,在国外也称联网审计或连续审计。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就进行了开发研究和大胆尝试,并且有了一些成功经验。我国从1996年开始,也开始对非现场审计进行了试探性研究,主要表现在国内金融系统试图实现监管方式从现场检查为主向非现场监管为主转变。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等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非现场审计系统,以实现总部对各营业部的有效管理和审计。此外,一些大型企业也都纷纷开始进行有益的尝试,希望能够在系统内部真正实现远程、实时的非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虽然越来越广泛使用,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现非现场审计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一)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管理工作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要有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独立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前提下,不断深化企业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建立垂直、独立、权威、科学的内部审计体制,即在企业总部设立审计委员会,将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的一个委员会,由独立于管理的非执行董事组成,以提升内审机构的层次,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整的非现场审计工作保障机制

      建立制度保证机制,将非现场审计的要求、程序、报告制度等,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使非现场审计有章可循,各部门、分支机构都能自觉接受非现场审计和质询,并提供真实的基础数据和审计资料。同时建立工作程序机制,通过制定规范的非现场审计操作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保证审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分析、报告和处理等做到有条不紊,统筹安排。

      (三)提升审计作业的科技含量

      1、建立和完善审计机构内部网络

      网络是非现场审计实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非现场审计的工作界面。网络的延伸,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为准确地识别、分析、判断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疑点和异常状况,保证风险评估的恰当性、准确性,从而为审计计划、审计方案直至现场测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指导。因此,要加大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科技投入。建立和不断完善非现场审计的网络,实现非现场审计的协同作业与资源共享。同时,增强网络的安全性,严格控制基础数据的形成和传输,利用数字身份验证、指纹识别、防火墙等手段来保证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非现场审计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远程通信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建立与被审计单位服务器或主机的线路对接,身份及密码确认,数据加密、解密,传输控制,实时通讯以及解除连接等。其目的是建立一条安全可靠、稳定通畅的数据传输通道,保证审计资料传输的保密性和高效性。

      二是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是远程审计的基础,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部门通过已加密的传输通道来上传和接收数据。该模块将来自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例如财务报表、总账数据等)按照一定的审计要求和计划,导入到审计部门的系统中,并经过整理和转化,形成便于审计人员分析和查询的数据格式。该模块还可将原始数据加入到相应的数据库,以备核查和其他功能模块共享。

      三是审计分析模块。该模块是远程审计系统的核心,主要功能是对从被审计单位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审计对象潜在的问题、疑点和异常情况,并得出初步意见。在分析、统计抽样等一些功能上与现场审计软件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远程审计更多的是提供现场审计的线索和决策参考,因而,该模块更侧重于潜在问题和可疑数据的提取和分析,而不是定下结论。

      四是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系统维护、参数修改、权限及密码设置(能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和非授权用户进行非法操作)和身份管理等功能。

      2、丰富、完善分析模型,实现非现场审计技术方法的模块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分析模型,是要引入各种分析方法来考察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变动规律,并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发现那些隐藏较深的问题。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将科学的分析技术和优秀审计人员的宝贵经验固化到系统中,使之在全系统范围内共享,可有效统一作业标准,切实保证审计质量。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对比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结构分析与因素分析。目前,国外建立起的非现场审计分析模型,有不少已经相当成熟,如:经营风险的识别、衡量与评估方法体系、数理统计和系统分析方法体系、审计风险控制技术方法体系等,都有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