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计算机辅助审计常用的技术方法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又称利用计算机审计,也是“审计电算化”一词的主要含义。计算机的出现使审计人员有了一种能有效提高审计效率的工具,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审查也需要更多地运用计算机,因此计算机是现代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不可缺少的工具,使用计算机是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手段。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制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计分析,查询有关法规条例,分析审计资料,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测试等。 1.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管理。国家审计机关、企业审计部门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计算机完善审计行政管理与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制年度审计计划,记录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安排审计任务和资金分配。在进行时间预算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统筹安排日程。如果利用计算机文字处理功能编写审计报告,可以使审计报告的格式、措辞等更为标准、规范,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审计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 2.建立审计数据库。建立审计数据库可以使审计机构更有效地利用审计资料,完成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数据库随时检索、查询、调阅有关审计管理的历史资料,历年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国家有关的法规、规章和制度,独立审计准则和有关审计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等,建立审计数据库能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 3.审计测试和审计验证。对于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审计人员可以使用各种CAAT软件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CAAT软件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项目测试辅助软件、系统测试软件和系统模拟软件。 虽然使用计算机是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手段,但是由于审计的特殊性,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工作经验等仍是完成审计任务的主要因素,计算机只是辅助性的工具。 4.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筛选,制作表格文本。由于审计工作涉及到很多财务方面、业务方面的数据处理,利用Word、Excel等应用系统进行数据筛选、汇总等工作,比传统的手工审计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精力,而且简单易学,成为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常用方法。 5.使用专门的审计软件。目前,针对不同的财务软件开发完成的审计软件有审易、金剑等。其主要功能是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导入到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系统上,利用审计软件进行查询、分析,不受被审计单位数据系统的影响,能够较好地维护审计的独立性,规避审计风险。 6.利用计算机语言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分析。随着我国审计工作力度的加大,特别是效益审计等一些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工作除了关注财务数据外,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也更加重视。很多单位业务数据的处理都以信息系统为平台进行操作,数据量大,手工审计根本无法完成,必须借助相应的计算机语言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再结合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最终转化为书面的审计证据。 7.涉及相应的软件,对被审计单位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在被审计单位充分理解和支持的前提下,可以设计相应的软件,嵌入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系统,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对业务数据设定条件进行筛选,关口前移。 二、现阶段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1.正面引导,积极对待。目前在审计人员中,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普遍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为难观望,即信息化意识或计算机水平不高,对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不积极、不主动。另一种是盲目乐观,认为计算机审计是万能的,因而过分依赖计算机。现阶段开展计算机审计需要进行正确引导,破除审计人员思想误区,同时要树立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正确认识,强调计算机审计是开展现代工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对审计人员的工作只能发挥辅助作用,不可能全面替代审计人员的工作。 2.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不仅要关注财务数据审计,同时应重视业务数据审计,使两者有机结合。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审计人员除了关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合规性,更需要关注其政策、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情况,从数据管理的角度,审计工作不仅包括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的审计,还包括对业务数据的审计。目前,一些专项审计、效益审计的结果表明,被审计单位在业务流程、业务数据上已经出现了舞弊的情况,从而导致财政财务收支的不合规。因此,我们需要利用计算机将业务数据同财务数据进行充分核对,找出根源,才能有效的堵塞漏洞。 3.内培外联,引进人才。目前审计人员欠缺计算机知识、计算机专业人员欠缺审计知识的情况较为普遍,成为制约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一个缺口,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因势利导,因需而教。一是内培外联。从自身来讲,缺什么补什么,扬长补短,而上级审计机关则应充分利用地区丰富的高教资源,加强审计、财经、计算机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二是积极引进掌握一定审计和计算机知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审计机关的力量。通过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