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难点对策

作 者:
郑勇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对策一:逐步形成科学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首先,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个层次构成。基本指标的选定应由公司最高管理层,分不同的企业类别进行选择,并建立指标体系分类管理制度。对于修正指标也应按市场变化因素、政策变化因素、总部战略调整因素、地方制约因素、自然环境变化因素五个方面,制订统一的修正原则。评议指标要规范评议范围、评议内容、评议方法和判定标准,对定性评价的内容定量化。其次,应严格实行百分制,按不同的分值划分优(A)、良(B)、中(C)、低(D)、差(E)五个类别,在评价层次上进行细化,对单位负责人的业绩评价分出等级,而不是和以前一样泛泛评价,只在报告中定性反映“好”、“较好”等内容,如果审计评价业绩为低和差,干部管理部门视而不见,就必须承担风险。第三,指标体系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应实行持续改进的原则。

      对策二:建立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交接制度。

      交接工作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财务状况及重要财务事项的交接。是以单位负责人变动前最近一期的会计报表及会计账簿记录为依据,并要求对可能产生的呆坏账、有争议的债权债务、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债权投资、托管资产、盈亏资产、在建工程、或有负债等重要财务事项作重点说明。(2)其他重要事项的交接。包括重要合同、诉讼事项、表外资产、重大风险事项、正在实施的重大决策情况等。(3)个人有关事项的交接。包括个人使用公司资产及个人借款情况等。

      对策三: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科学划分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第一,要分析主观与客观责任。因不可抗力或国家经济改革过程中有关条例、措施不完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等客观原因,使单位经济活动、经济决策的效果受到影响的属于客观责任。属于客观原因,审计在评价中应给予分析说明,对于因政策原因造成的盈亏,应作相应的分析和调整。

      第二,要分析集体与个人责任。由集体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集体负责,由领导者个人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个人负责。

      第三,分析工作失误与舞弊责任。一般的错误与故意的舞弊行为,在评价时要严格区分。可以从两方面衡量,一看行为的性质,如果经过分析确定行为的发生确实是无意识的,则可定为错误;二看行为的结果,如果经审核认定,虽然发生了不应有的行为,但该行为并未使公共财产遭受损失,个人也未获取私利,则可以评定为错误;

      对策四:经济责任审计应实行“分级负责制”,同时确立审计范围中的“必审原则”。

      “分级负责制”也并不是对所有的审计内容都不延伸到下级单位,必须配合执行“必审原则”一起实施,所谓“必审原则”就是总部根据行业特点,确定哪些事项和内容必须延伸到下级单位,公司应设定适当的重要性指标,并规定必须审计的内容。一般来说,以下事项和内容是必须延伸审计:重大决策由下级单位实施的必须延伸审计;大额专项资金由下级单位管理的必须审计;重要工程由下级单位实施和管理的必须审计;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发生在下级单位的必须审计;数据信息出现重大差异的下级单位必须审计;分析性复核中有数据异常变动的单位必须审计。

      对策五:审计评价要实行重大风险披露原则,同时明确风险或有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对重要的风险因素应及时披露,并对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责任划分,披露风险因素并划分或有责任,可以提示管理层对重大风险必须予以关注,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也可以为下一任审计评价提供线索和依据,避免被审计单位损失发生后找不到相应的责任人。对风险因素造成的事实上的损失,必须在公司风险管理环节找出有关的责任人。

      对策六:发展审计队伍,整合内部审计以外的企业人力资源,建立专家库,适当外聘专家。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而现有审计人力资源难以满足高质量的审计评价的要求。因此,要提高经济审计评价的质量,需要不断更新专家队伍;不断补充审计队伍中新鲜血液,建立审计人员的进退机制,让各种专家型人才不断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