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财政体制下效益审计的重点与方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河北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效益审计重点及方法

      此类企业效益审计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点考核以下指标:1、企业年度利税完成情况;2、资产负债情况;3、投入产出比;4、资金利税率;5、污染排放率;6、能耗产出比;7、新技术贡献率。在审计方法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成本核算方面,是否存在应提未提、应摊未摊,或摊提不准现象,防止企业明盈实亏或明亏实盈。二是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要真实反映,要认真核对往来账项,甚至到有关单位外出调查,防止企业出现虚假往来,导致资产负债不实。三是企业对外投资回报情况要认真审计核实,防止企业形成账外资产或小金库。四是企业废料及其它报废设备的处理处置情况要核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地方政府部门的效益审计重点及方法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实际上这是一个标准的地方政府效益审计实例。它不仅涉及该地区的经济效益,而且兼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公认度等等。地方政府的效益审计应把握以下重点:1、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完成情况;2、财政税收完成情况;3、财税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4、居民及农民生活水平增长状况;5、新的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覆盖率);6、社会公益事业状况;7、生态平衡状况。在审计方法上:一是要认真核实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完成情况,防止弄虚作假,虚报政绩。必要时要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抽查核实。二是要认真核实财政收入的真实性,看有无应收未收或收过头税现象,要解剖部分企业查验。三是从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看出数字的真实性,有的地区财政收入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几,甚至不足10%,这里就很可能有问题。四是从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和产业合理性方面,分析该地区经济发展后劲,发展潜力,即潜绩。五是要认真核实居民生活水平的真实性,可入户进行抽查核实。六是要认真考核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情况,看其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大小。

      三、生产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重点及方法

      生产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一般是指投入在科学研究、开发利用,或农业生产中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企业技改扩建,还有就是用于某一领域的补贴(如养殖业)等等。这些专项资金大多数由中央、省市或县级财政投入。在实施效益审计过程中要把握以下重点:1、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挪用等现象。2、专项资金投入后与投入前经济效益比较,一般用数字说明问题,如产值、利税增长幅度等。3、分析其产生效益或无效益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审计方法上要注意:一是采取寻根问底的方法把专项资金去向追到最底层,防止中途挪用或张冠李戴现象出现。二是在效益比较过程中注意客观性、真实性,防止把其他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掺入专项资金所发挥的效用上。三是对确定起不到良好效用的资金要实事求是地反馈,以便今后财政投入方向的准确性。

      四、非生产性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及方法

      非生产性专项资金主要是指一些社会公益性事业投入,如教育、文化、卫生、城建等方面的投入。这类资金一般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考察其社会效益或潜在经济效益。其审计重点应为:1、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挪用等现象。2、所建项目有无损失浪费或跑冒滴漏现象。3、工程质量是否有保证,防止以次充好现象。4、工程建设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要求,有无“政绩工程”、“豆腐渣工程”。5、社会效益或潜在经济效益情况(可采取问卷调查或预测方法审计)。在审计方法上要注意:一是工程造价的真实性,相关手续是否完备。二是资金投入的效应,采取社会调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反映。三是投资回报率。特别是一些教育、卫生、文化方面的投资,虽然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但有潜在经济效益。如扩大就业、群众发病率下降等方面均可用数字表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