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审计质量控制环节和重点

作 者:
林芳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环节

      在确立效益审计项目的审前调查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重要性原则。即选择和确定的审计项目,必须是属于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有很大影响、资金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公共设施、专项基金(资金)。目前,审计机关人员少可供选择的审计对象很多,选择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项目进行效益审计容易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对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等政府性专项资金(基金)开展效益审计。

      2、风险性原则。即选择和确定的审计项目,必须要有理由怀疑存在管理问题多、效率低、效益差以及损失浪费严重的审计项目。开展效益审计投入大、成本高,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如果一个项目的投入远大于它的产出,那么这个项目就是不经济的,是不值得去做的,开展效益审计也是如此。如果被审计单位不存在效益低等方面的问题就失去审计的价值与意义。因此,选择和确定审计项目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多的项目进行效益审计,以实现审计效益的最大化。

      3、增值性原则。即选择和确定的审计项目,必须是通过改进管理后能实现增值且能获得预期经济效益影响的项目。效益审计的增值性在于通过揭露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绩效的问题,找出效果差、效率低的原因,向利益相关者披露相应的信息或提出整改的建议,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因此,选择和确定审计项目要选择具有一定改进空间,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健康需要的项目。

      4、可行性原则。即选择和确定的审计项目,必须是现有的审计资源能够胜任的项目,也就是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人力物力所能及、审计环境相对较好的项目。开展效益审计涉及方方面面,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采用多样化的审计方法,采取多种审计手段。而当前审计工作人员大多是财经专业出身,工程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等专业人才不足,单一财经知识结构类型已不能适应效益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因此,选择和确定审计项目要尽量选择审计人员人力物力所能及的项目,在常规审计的基础上开展效益审计。

      二、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环节

      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环节的质量控制重点是:

      1、审计目标的可行性。效益审计总目标是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但不同的审计项目,不同的被审计单位,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不同,即具体审计目标不同。实施方案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应依据相关的法规与政策、政府与审计机关的要求和总体目标以及被审计对象有关情况、审计组成员业务能力、审计时间要求和审计经费预算等实际情况而确定。如果具体目标确定所审查的审计事项利用现有的审计手段和评价标准体系不能得到充分证实的,应该另行选择。

      2、审计范围和内容的适当性。目前,效益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没有明显界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审计的内容不尽相同。但从总体上看,审计范围应依据被审计对象财政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的事项来确定;审计内容应依据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需实施的具体审计事项和所要达到的具体审计目标来确定;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就是审计重点。

      3、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确定审计评价标准是为在实施审计项目(单位)时判断经济活动效益高低、优劣提供衡量尺度。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具有多层次性、地域性、多样性、系统性等特点,在选择和确定时,主要应控制收集和选择的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否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比较,能否得到社会、专家和被审计单位的认可。除了包括较多的量化标准以外,是否还将一些指导性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包括进来。因此,要把现实效益和长远效益、现实效益与潜在效益、社会宏观效益与行业部门单位微观效益相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一般来讲,具体选择和确定评价指标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围绕审计项目具体目标,依据被审计项目(单位)的行业特点、主要职责、工作流程、业务特征和管理模式等,确定所需要开发和设计的评价指标。二是依据审计评价标准层次性、相关性、有效性、地区性、先进性、可控性、计量性的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评价指标数据资料。三是同被审计项目(单位)沟通,认真听取他们对审计评价指标的意见,分析研究审计评价标准对被审计项目(单位)的适用程度,使选用的审计评价指标更切合被审计项目(单位)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将来落实审计建议。

      三、审计证据取证环节

      其质量控制重点包括:

      1、客观性。审计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材料,不能虚构与编造。虚构与编造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一种是审计人员错误编造的。在会计资料失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主要控制收集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是否真实,以及审计人员取得的审计证据是否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验,审计证据中有没有直接将社会反映、人们议论、媒体报道等作为审计证据的情况。

      2、相关性。审计证据必须与所要证明的审计事项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收集审计证据应当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事项收集,并分析控制收集的审计材料与审计事项是否有关,是否有内在联系,对所证明的审计事项是否至关重要,是否存在相关性不足的“滥取证”现象。特别是效益审计的许多证据来自非财务信息,更要求证据之间要相互印证,形成环环相扣的完整的证据链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