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县审计局在机构改革后,面对任务重、人员少的实际,如何科学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机关整体效能,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资源的现实状况 第一,同心县一级预算部门单位有50多个,每年的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所涉及的覆盖面不足40%,对二级预算单位的覆盖面更小,存在监督上的盲区,全面审计还面临着现实的窘境。 第二,2005年机构改革以后,同心县审计局审计人员由原来的48人,锐减到17人,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间的矛盾突出。加之审计人员常年奔波在审计一线,需要完成的审计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日常忙于完成任务,少有学习提高的时间。就知识结构而言,现有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 第三,根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内设机构编制数,进行内部机构设置,审计对象和范围照此设置进行归口管理,由此而产生的弊端是有的股室“吃不了”,有的则“吃不饱”。如企业审计股所面对的审计对象只有1个,这种苦乐不均的局面既不利于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又造成了审计资源的浪费。 第四,县财政虽然根据《审计法》将审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所安排的经费仅能维持机关正常运转,对审计中遇到需要外调或深查细究的问题,审计经费则难以保证,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第五,信息资源的整合运用。一方面存在大量的档案资源的闲置,或利用率偏低;另一方面理论成果的转化运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审计资源整合的举措 (一)人力资源的整合 审计资源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人力资源,是审计资源的主体,更是审计资源整合的关键。按照我县行政单位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审计机关短期内增加人员编制是不可能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会持续存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合理整合人力资源的出路。 一是把树立长远的育人观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在改变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上下功夫,把审计人员的“内充电”和“外充电”作为整合人力资源,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措施。所谓“内充电”,就是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审计人员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为此局机关开展了每人每月根据个人业务知识欠缺和喜好,通读一本书、精读两篇好文章、撰写一篇有质量的心得体会的“一二一”活动;所谓“外充电”就是局机关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和个人知识结构的特点,硬性规定每个人必须完成的素质提升目标任务,也就是强制充电。局机关要求2006年6人必须参加全国审计专业资格考试,1人参加造价工程师的考试,全体审计人员必须通过审计署第二轮计算机知识考试,发生的费用全部由单位承担。通过这些硬性措施,使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其次,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在机构设置上不可能上下对口,内设机构要因地制宜,人员要相对集中。根据当前审计工作的特点和我县的实际,局机关对审计股室进行了撤并,撤消了“吃不饱”的企业审计股,在人员上充实了承担预算执行审计任务的行政财金审计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室、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股,增设了承担审计质量控制的法规股。在此基础上,对重大审计项目打破专业股室的界限,对人员统一调配,发挥整体优势,达到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具体操作时,我们注重以人为本的审计理念。派出审计组“因人定项”、“因项择人”,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实现个人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在安排项目时,形成大项目全局联动,小项目股室内自动,局机关在协调时努力做到统筹安排,统一调动,合理组织,知人善用,既注意调动和发挥每一位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又特别强调整合人力资源的功能作用。第三,科学安排审计项目计划。一是在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留有一定的余地,以备完成政府交办的审计事项;二是把握好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在突出重点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有一定的覆盖面;三是在安排项目上做到“一审多果”,如把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等,达到审计成果的共享,减少审计成本,避免重复审计和审计资源的浪费,以此来调和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间的矛盾。 (二)信息资源的整合 首先是审计成果的利用。审计监督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审计报告和审计报告所依托的大量的档案资料等,主要包括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及取证单、审计处理处罚的定性依据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审计意见和建议等。目前对这部分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主要原因是翻阅、查找的工作量较大,加之资料不连续、不详尽以及不易转化为电子资料等。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打破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众所周知,受被审计对象手工记账居多和审计人员自身计算机技能的制约,县级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或者说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工具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是可行的。因此,我们要求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对审前调查、实施方案、审计日记、被审计单位的账目资料、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资料的形成和获取,都尽可能地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审计结束后形成两份档案,一份是传统的纸质档案用于保存,另一份是电子档案,用于备查和再利用,两份档案均交由局机关存档。日常在查阅和利用审计成果时,电子档案则具有易查找和易利用的优点。这样做还有利于把历史的、局部的、零散的审计资料,通过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整合起来,通过去粗取精,归纳分析,加工提炼,使其在更高层次上再现审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