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现场审计是通过连续地搜集审计对象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依据预定的程序来分析、评价和监测审计对象的相关数据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与内部控制的一种审计方法,其所具有的提高审计效率及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等优势是传统审计方法无可比拟的,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一、数据信息方面 数据信息是非现场审计的基础资料,全面、完整、准确的数据信息是实现有效非现场审计的根本。但往往非现场数据存在因各业务系统数据处理方法不规范统一而引起的质量问题。业务数据从各个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库中卸载时,由于各应用系统数据库设计规范、数据录入规则、数据校验方法各不相同,致使卸载出来的文本数据文件不同程度存在串行、乱码、多列、少列等情况,数以千兆计的文本数据是无法靠手工核对数据的准确性的,出现以上情况的数据记录导入到非现场审计系统中也是无效的,从而导致非现场审计系统数据存在差异。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各行内审部门面临的共性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审计部门应采取技术手段解决问题。我们的做法是采取技术手段,改进非现场数据质量。我们组织非现场及IT处技术骨干力量,经过分别对各业务系统卸载的数据文本格式以及出现串行、乱码、多列、少列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确定建立以标准文件作为比较标准,以数据字段间隔符“│”和标准文件为校验处理依据,以“回车符”和“换行符”判断行结尾,实现检查数据文件完整性、内容校验处理及剔除字段中的多余空格功能的程序设计思路,开发数据文本校验处理工具软件。目前该软件已经上线使用,非现场数据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二、当前的非现场审计系统应用情况、成果总结及经验交流方面 目前,虽然一些审计项目实施了非现场审计,但是由于前面所提到的数据质量、系统功能、人员素质及缺乏非现场审计经验等方面原因,非现场审计的结果不够理想。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对非现场审计的工作总结、经验交流,对于非现场审计系统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好的经验、做法、审计模型思路没有很好的交流共享,致使能够积累、推广、借鉴的非现场审计经验、做法以及好的模型思路不多。特别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基本没用应用非现场审计系统。据统计,每年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工作量占全年审计工作量的50%左右,耗费了大量的审计资源,但是审计手段基本上还是按传统的审计套路,没有应用非现场系统,也没有充分进行审前相关的数据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审计抽样方法还停留在随机抽样、判断抽样,审计效率、效果较低。 针对目前非现场审计系统应用情况、成果总结及经验交流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三点建议。 1.建立审计项目中非现场审计信息交流回馈制度,非现场审计经验、成果共享。对非现场审计信息交流回馈进行制度化管理,定期开展非现场审计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对于非现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组织业务骨干力量,及时分析和处理;对于典型的非现场审计案例、优秀的非现场审计模型及研究成果,应在内部信息网站上共享,供审计人员学习、研究、借鉴,以增加非现场审计深度、拓宽非现场审计广度、提高非现场审计水平。 2.按审计项目种类和业务单元建立审计模型库。目前,非现场系统审计模型来源有三个:一是系统固有的一些审计模型。二是系统项目总行也会下发一些参考模型。三是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自行设计的审计模型。选择一些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优秀审计模型,按审计项目种类和业务单元建立审计模型库,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搜集有效、实用、具有实际意义的审计模型,以丰富模型库,在内部共享审计模型库,提高非现场审计系统应用效果。如我们可以依据总行的《聘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并结合分、支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搜集或设计一些实用的审计模型,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模型库。 3.开发信息平台,科学组建问题库。如果条件允许,开发非现场信息平台,扩大信息搜集范围,具备全面完整的信息是实施有效的非现场审计的前提。数据搜集日常化管理,充分搜集所辖机构的各项数据,包括所辖各机构基本状况、当地金融环境情况及机构排名、内外部审计及业务检查问题库、各年度指标数据及计划完成情况等。信息平台的构建必须基于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要通过查询、报表、统计图形、多维展现、分析挖掘等方式实现对问题库中数据的快速查找、动态排序及深度加工,以此向审计人员提供经过整合的审计线索,揭示发现问题的分布规律,以利于进一步明确现场审计重点。信息平台的搭建及与非现场审计系统的应用结合将大大提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项目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