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经常性预防风险 1.教育审计人员对自身的职业风险要有一个清醒而系统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随着审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越来越大,审计工作的矛盾对立面也随之扩大,审计人员始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无论是依法主持正义,还是徇私枉法,审计人员职业风险发生概率不可低估。 2.要建立和完善审计人员职业风险预警、防范和反应机制。首先,高风险领域、高风险行业、高风险人员要特殊对待。选派政治业务素质高、意志品质坚定的审计人员实施高风险领域、高风险行业的审计项目,并严加督查和复核;对高风险人员在项目安排和实施中要注意人员的合理搭配,严格执行审计纪律,防止风险发生。其次,要强化审计宣传、审计公告、审计执法力度,加大对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责任人的处罚力度,迫使其认清形势,积极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再次,对风险应对措施要做到有备无患。要为机关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及时处理相关法律问题;建立风险补偿制度,为审计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建立廉政保证金制度,设立廉政奖励专项资金,通过经济手段对潜在风险进行疏导。 3.完善机关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审计人员定期轮岗,建立对审计人员的激励导学机制,促进审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4.体现对审计人员的人文关怀,关注审计人员的身心健康,实行审计人员带薪休假制度,大幅度提高审计人员的外勤补贴标准,切实解决好审计人员学习、工作、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要合理规避风险 1.对一些重大违规、违法问题,审计人员一时难以查清查透的,可整理出线索及时移交纪检或司法部门进一步审查,以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 2.全面推行审计日记制度和审计程序缺位备案制度,以便当风险发生时澄清审计人员“不作为”的风险责任,更好地保护审计人员。 3.对某些特定项目和某些专业性较强项目的审计,可采取与其他部门联合或向社会聘请专家的方式进行审计,以更好地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规避审计人员职业风险。 三、要积极消化风险 1.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注意调动、发挥并保护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安排审计项目计划要留有余地,做到量力而行,劳逸结合,质量第一。审计过程中要坚持审计人员回避制度、审计质量复核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非常事件的报告制度和重大问题的综合审理制度、审计处罚的听证制度等。既要保护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又要分清责任,避免人情审计,有效化解审计人员职业风险。 2.当审计利害关系相对人与审计人员出现工作不协调,甚至激烈对抗,审计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精神健康受到损害时,要及时做好协调和疏导工作。同时查清情况,坚定支持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行为,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必要时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切实维护审计人员的正当权益,打击阻碍审计的违法行为。 3.推进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方法的现代化。加快“金审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把审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审计中解放出来,提高审计效率,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保护审计人员的身心健康。 4.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通过媒体和公众提高审计的威慑力,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增强审计人员的职业自信,从而化解审计人员的职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