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编制的审计计划中,加大效益审计的内容,使内部审计程序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协调一致,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 任何组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要想把有限的审计资源用于满足急需的目标。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机构就必须将工作重点确定在组织所面临的最大风险、需揭露的重大事项和最严峻的挑战领域,促使商业银行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该在对可能影响机构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将效益审计贯穿于每一个审计项目,注重对被审计单位资金运用效益情况的评价和衡量,通过评价,提高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帮助商业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以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在质量保证方面要求为指导,提高效益审计的质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规定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步骤开展审计,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是确保效益审计的规范性、提高效益审计质量、保证效益审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1.明确效益审计的目标。商业银行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以改进经营管理为导向的建设性审计,其目标是通过对审计对象利用配置资源履行职责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促进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逐步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2.确定效益审计的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商业银行效益审计就审计的业务而言,涉及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综合业务和其他业务;就审计的机构而言,涉及到总行、分行和基层支行;就审计内容而言,涉及到经营、管理、内控、绩效、发展等内容。如果不能在审计过程中突出重点,就不能及时、准确的捕捉和把握审计对象本质特征,就会陷入具体事务之中。因此,在效益审计中必须突出审计重点,要关注商业银行的经营效果和风险问题。一是将资产类业务作为重点。银行是高风险行业,银行的资产特别是信贷资产,随时都存在着风险,资产的安全性不仅是商业银行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而且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以资产业务作为重点,可以防范风险,提高审计效率,确保效益审计的质量。二是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状况。据统计,200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现经济案件和违规案件1087件,涉案金额30.9亿元。商业银行案件的高发、频发,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因此,关注商业银行经营效益,就必须关注其经营风险。开展效益审计通过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检查和评价,努力挖掘出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的重大风险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意见,协助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发挥帮助组织改善风险管理,增加组织价值的作用。三是关注资源利用、开发的有效性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注重合理的、有效的使用资源,不注重控制成本,那它就无法实现效益的目标。因此,在内部审计中关注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内部审计,监督经营者按规范和效益原则营运资本,达到使资本保值、增值,堵塞漏洞,减少支出,满足经营者需要的目的。 3.以风险为导向编制方案,有效地整合审计资源,将审计资源分配到关键风险点和重点审计内容上。编制方案时要通过风险因素分析来确定审计业务工作重点,要反映管理层的方针、目标、工作重心出现的变化,确保效益审计实现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 4.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从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对影响效益的问题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促进管理层采取改进措施。提升审计价值,扩大审计影响力。 5.注重审计成果的转化,促进审计建议的落实。要以风险大小作为确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加强对被审行重大经营决策行为、重大风险事项、重大控制缺陷等方面问题的追踪,促进实现内部审计的附加价值。 (三)以开展行长的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突破口,循序渐进推行全面经济效益内部审计 1.商业银行推行经济效益审计的初期,以行长(基层机构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突破口。目前,商业银行正在实施的行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实也构成了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因为行长在一个行里处于核心位置,通过以检查行长在任期内是否对各项经济业务制定了基础性的衡量经济效益的管理措施、已制定的管理措施是否实施为切入点,对他任期内各项计划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内部控制情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情况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作为干部考核、使用的标准,必能使银行业务的发展、效益的提高走向良性化发展,也能为在评价深度和广度上大力推行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打下较好的基础。 2.由浅到深,由单项到全面,大力推行商业银行全面性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一是从银行经济业务的管理控制出发,从对银行经营活动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体现的效益优劣单独进行评价。如可以先从品种、市场、成本、盈利等单个项目进行效益审计,判定具体业务的合理、效益性。二是在评价单个项目经济效益状况的基础上,建立分析性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审查被审单位的决策是否与单位的经济效益相统一;审查决策依据的可行性研究是否合理与切实可行,计划指标是否先进、合理,是否以效益为终极目标;审查经济活动的效果、效率是否先进和经济合理;衡量商业银行效益优劣,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进行全面的评价,挖掘效益具有的潜力,揭示被审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内部管理部门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参考性依据。 (四)积极探索和创新内部审计的方式和方法 随着商业银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数据系统上线及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的出现,业务数据、业务流程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要想提高效益审计项目的质量,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方法。一是从制度基础审计方法转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关键的业务流程所面临的风险和相关的控制措施,选择风险高、内控薄弱的业务流程重点进行审计。二是在审计工作中引入高效的信息处理和传递手段,把新的审计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关键指标如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等进行连续动态的监测,及时发现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纠正,为商业银行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服务。三是将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相结合,根据效益审计项目的特点,合理设置非现场审计模型,准确查找审计疑点问题,减少现场审计的时间和频率。如在中间业务收入审计项目中,可利用银行总账查询系统收集分(支)行全部中间业务收入项目及其明细全年每日的科目余额数据,按照收入递增的原则,设置非现场审计模型自动找出全年科目余额减少的日期,有针对性地审查相应日期的凭证,判断是否属正常账务调整,以查证科目余额减少的真正原因,降低审计成本。提高现场审计深度和效率,保证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