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职业界共同的平台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长期致力于中国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在促进学术研究和实务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先进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然而就我国目前而言,内部审计似乎还难登大雅之堂,在大学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内部审计“犹抱琵琶半遮面”,地位十分微妙。因此,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理论研究的重视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应成为内审实务界和学术界共同交流的平台,它所研究和贡献的成果,代表的是中国内部审计职业界的声音,这个声音理应是客观公正的,也是举足轻重的。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与生俱来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与生俱来,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就是内部控制的发展历史。从内部会计质量控制到整体内部控制,而后延续到整合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的现代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都是管理风险、提升治理,实现组织目标。但在中国,职业界尚未树立起“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基本产品”这一理念。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执业魔杖,是内部审计工作渗透到业务审计、管理审计领域的敲门砖,是控制重要与否的代言人。内部审计做不好,关键在于内部控制。 我们讨论内部控制,不仅是制度、程序、流程怎么设计的问题,更涉及一个严重的内部控制环境问题。目前整个社会的控制环境亟待改善,不论是内部控制五要素还是风险管理八要素,控制环境都很重要,在整个内控架构中,控制环境是自律,其他要素是他律,只有将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刚柔并济。 内部审计:服务于治理主体的资源 内部审计同时服务于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其所处的独特地位,使其成为透视整个组织的窗口,成为公司治理各相关方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极具价值的资源,最终成为组织增值的促导者。公司治理的参与主体包括董事会、高管层、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确认和咨询活动,是通过服务于其他三方来发挥作用。内部审计通常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独立、客观地评价组织治理结构的适当性,以及具体治理活动运行的有效性;二是充当变革的促导者,提出或倡导改进措施,以改善组织治理结构及治理实务。 关注不同治理架构下内部审计所扮演的角色,应研究不同层次的位阶会对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产生何种影响,即内部审计在董事会、高管层、监事会领导之下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既不能把内部审计混同于外部审计,也不能把内部审计当作纪检监察,内部审计是组织的“保健医生”,其主要功能是“强身健体”。内部审计位于高管层之下,就应充当管理层的左膀右臂,想总经理之所想,忧总经理之所忧。通常,高管层负责总体内控,分解的业务内控则由内部审计把握;在董事会领导之下,内部审计应明白董事会的影子是让组织有效运行的最好的养料。董事会关注战略的制定、执行及适度的战略调整,我们就应开展战略审计;董事会要监督评价高管层,我们就应作全面风险管理评价、全面内部控制评价;董事会关注企业文化建设,我们就应开展企业文化审计,并协助董事会下设各委员会履行职能。因此,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架构下,内部审计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组织选择和职责定位。公司治理需要不断地完善,如同企业流程需要不断再造一样,这是个长久的课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为内部审计理论建设和实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延伸 目前,学术界关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隶属关系之争愈演愈烈。我认为,“风险管理八要素”是“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延伸。企业有许多风险点,需要对风险点进行专门审计,这便产生了风险管理审计,“从本质上来说,风险管理就是内部控制”。 当前,一个研究的关键点在于风险管理审计应如何操作,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设计和运用了许多风险管理模型,常规的查账技术可能无法胜任,需要熟悉大量的数据模型,研究模型的假设是否正确,模型中数据的来源是否一致、可靠、准确、及时,这些应引起内审人员的重视。 确认与咨询:内审职能的两把利器 对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界定,跟踪国际前沿的目的不是将理论束之高阁,而是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国在制订内部审计准则时,并没有采用IIA所提出的“确认与咨询”的说法,而是将内部审计职能界定为“监督、评价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这是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当前,我国内部审计整体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存在着内部发展的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首先扎实做好确认服务,至于咨询服务,在特定的公司可进行到何种程度,尚需作慎重研究。我们仍应倡导事中、事后审计,事前审计只能适当介入。 独立性与客观性:孰主孰次 长期以来,独立性与客观性如同带刺的玫瑰,学者们或轻描淡写,或避而不谈。传统的观点认为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审计与独立性相生相伴,谁也离不开谁。实质上,客观性才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它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未不恰当地影响评价、判断和决策的精神状态;独立性则是指不存在威胁客观性的重大利益冲突,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下和审计过程中,利益冲突关系往往早已确定下来,关键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客观精神状态。所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依附于客观性。 内部审计研究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客观性,IIA也谈及,不要将客观性问题停留在职业道德层面和心理层面,客观性实际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需要我们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管理,识别、缓解危及客观性的因素,切实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 内部审计准则:与文化接轨方有盎然生机 在组织中,人人都在从事与审计类似的工作,他们或按惯例、或凭感觉,或凭经验、或想当然,无章法可循,但内部审计工作是以准则为基础,这是内部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本质特征,因此研究内部审计必然要研究准则。中国的内部审计准则建设要处理好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国际化不是囫囵吞枣、全盘照搬,而是要根植于中国深厚的文化土壤,吸纳精髓,破除陈旧,从而解决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实际问题。教授呼吁,我们应深刻认识中国文化,中国的内部审计准则要慢慢与文化接轨,内部审计研究也要与中国的文化结合,这样才能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创新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