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良玉,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 南京 210093

原文出处:
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194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属于当代史的范畴,学术界分别使用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当代中国史、当代中国研究、中国现代史等概念。笔者认为,称为中国当代史比较恰当。当代历史是不断延伸的,为了避免当代史研究的时政性缺陷,可以考虑以2001年入世以前为相对稳定的学术范围。综合各种意见,当代史分为1949~1956年、1956~1966年、1966~1976年、 1976~1989年、1989~2001年5个阶段是合理的。当代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应该注意用现代化的标准看待当代历史进程,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决议的关系,正确处理领袖人物的评价问题,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正确对待外来学术成果。应该坚持以真实为原则,以事实为基础,以材料为根据的根本学术方法。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7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07)02-0029-08

      很早以来,国外学术界就对194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当代史的研究也逐渐繁荣起来,论著越来越多,规范性越来越强。当然,也有一些基本的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以便形成更加明晰的认识。

      一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应该把1949年以来的历史叫做什么?或者说,这段历史的学科定义是什么?关于这一点,有5种提法。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使用这个提法的著作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两卷本《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该书是《剑桥中国史》的第14和15卷,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叙述的时间范围是 1949~1982年。《剑桥中国史》对国内读者有较大影响,根据1990和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译本,译者的上卷前言说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下卷前言又说该书“各章作者的态度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对许多问题的叙述和分析较接近客观”。在承认这一长处的同时,译者又指出,由于文化的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作者们的某些观点和结论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国内出版的著作有不少,笔者只举出3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为书名的做例子,它们是朱宗玉等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叙述时间是1949~1983年;朱玉湘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叙述时间是1949~1989年;何沁主编的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文科通用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叙述时间是1949~1993年。

      第二,当代中国史。有的学者指出:“所谓‘当代中国史’是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历史”,它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由中央体现的党与国家”和“地方、基层、社会、人民生活”。该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有区别的,即“国史”以政治为主线,在研究对象方面,侧重于上层政治和政策的演变;当代中国史的研究范围较为宽广,对社会的主导方面和被主导方面都持一视同仁的态度,不仅关注全局性的决策及其运作,也注意地方对决策的反映,更注重考察上层和下层的互动关系。在研究方法上,当代史强调对基层社会进行实证性的研究,故尔重视吸收社会科学多种学科的资源。这个说法指出了当代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有区别,但是区别在哪里说得不够准确。事实上,当代中国史研究要注意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上层和下层、政治与其他方面、主导与被主导、上层与下层之间的互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也要注意这些问题;当代史研究要注意实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也要注意实证性;当代史研究要注意多学科资源的吸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也要注意多学科资源的吸收。也就是说,该学者所说当代中国史研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之间的上述区别是不够合理的。

      第三,当代中国研究。有的学者回避了历史学的学科限定,提出了“当代中国研究”的概念,并且认为,当代中国研究是“包括当代中国政治、社会、经济、法律和文化诸现象,以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作者的这段文字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当代中国研究是以当代中国政治、社会、经济、法律和文化诸现象为对象的;二是当代中国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社会科学,即“横跨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综合研究领域”。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一是学科与学术研究领域之间是什么关系;二是什么叫综合性社会科学。应该承认,通常意义上学科和学科研究领域之间有统一性,中国古代史学科自然以中国古代历史为研究对象,美国史学科自然以美国历史为研究对象,但是,学科和学科的研究领域还是有所区别的。什么叫学科呢?学科就是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比如物理学、化学、文学、哲学等。一般说来,除了某种性质的学问所必然要涵盖的知识面以外,它还包括研究这门学问所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已经取得的学术成果。而研究领域则表示某个学科所覆盖的学术空间,或者说是该学科的研究人员辛勤工作的场所。它应该是一个随着学术探讨的不断前进、不断深入而被不断开拓、不断扩展的变量的空间。有没有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呢?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是历史的产物。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社会活动与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人文社会科学逐步形成了由于知识规律、学术功能、学术方法的差异而相对独立的不同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知识都具有综合性,它们之间的联系正在不断加强,它们在知识内容和方法上将不断融合,各个学科都要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有的甚至在研究课题的选择上,也开始出现交叉的现象。但是,不论怎么说,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是不存在的,说已经或者将要出现一个或一些横跨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新学科也很难成立。当代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研究领域,当代时段里的中国,是一个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的社会实体,是由这个时段的社会演变过程与社会成员的全面生活构成背景的广泛场合,是面向所有学科、所有研究者开放的客观认知对象。现有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哲学、艺术、宗教、法律、新闻、社会学等等,都可以在这个领域里找到课题、素材和灵感。可是,也不能说这个领域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学科。

      第四,中国现代史,或者现代中国。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其中用了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的概念,现代中国是指1949年建国以来的中国。我个人认为,就一部中国历史来说,它的历史分期,尤其是近代、现代的划分,目前还可以讨论。我主张抓住中国从被迫地、消极地到相对主动地、积极地逐步介入和融合于世界体系的线索,来理解和说明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从 1840年到1949年的历史划分,不一定要分为近代、现代两段,可以统一叫近代,也可以统一叫现代。我们现在已经入世,充分地加入世界体系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特别是现在信息很快,国际上的重要新闻几分钟之内网上就有。但是,我们的精神体制、文化体制、思想体制、政治体制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还要继续强调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必要。目前,我们可以把1840~1949年作为一个阶段,叫近代或者现代都可以。如果叫近代,那么1949年以来可以叫现代,称为中国现代史或现代中国史是说得通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