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07)02-0016-05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最终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那么,正在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国共产党,应把土地问题置于何种地位?如何解决?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土地态度。目前,无论中共党史抑或社会心理学界对此问题都缺乏应有的学术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当代农民土地情感的变迁做一具体考察。为此,笔者自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对湖南省溆浦县桐木坨村进行了前后7次实地调查,以此为个案,对中国共产党与当代农民土地情感变迁做实证研究,以求准确把握当代农民土地情感的迁变。 桐木坨村所在的溆浦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湖南较偏僻落后的地区。该村坐落于县城西北,距县城3公里。交通相对便利,省道1802公路横贯东西,每个自然村落均有简易公路与之相连,距溆浦火车站约3公里,出行较方便。该行政村现有11个村民小组,六个自然村落,全村有农业人口1548人,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水田1060亩,旱地300亩,按水田计算,人均耕地不足 0.7亩。村办企业两个,此外有两个工厂(溆浦县水泥厂、仲夏乡水泥厂)和一个变电站(怀化市电业局)落户该村。村财政每年可收入4万余元,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运输、建材(石材)、建筑、劳务输出等。改革开放后,村民逐渐富裕起来,2005年人均纯收入3857元,是溆浦县较富裕的村之一。[1] 一、传统农民的土地情感:眷恋 有着几千年农耕历史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典型的农业社会,“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是很忠实的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2]6为什么中国传统农民如此深重地依恋土地呢?台湾学者吴贤聪认为:“农民对于土地的爱恋,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为农民视农业为生活之一部分,无形中对土地产生一种亲密感,把它看成传家宝,不肯也不能轻易离手。目前推行土地重划,所遭遇到一个问题,便是每一位农民对自己的土地,都估计得很高。二为各种产业中,只有土地是最安全可靠的,既不怕天然灾害,又不担心盗贼抢劫。这个观念,在目前农村里还可以窥其大概。在选择作物时,不少农民都知道,畜牧业比较有利可得,而水田产物比较薄利,但是鉴于土地生产比较安全,大家还是情愿从事于‘土中生产工作’。第三个原因是,所有农业中,只有土地是有形而看得到,土地无形中变成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3]其实,除了吴先生所提到的这三个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中国文化传统中以农为本的文化理念的熏陶和历朝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实施,长期积累所形成的厚重的重农轻商的民族文化心理,它影响、甚至支配着中国人选择“向土地讨生活”的行为方式,最终形成深重的恋土情结。 由于农民是搬不动土地的,而且,长在地里的庄稼也不像游牧民族的牛羊可以到处游动。因此,直接靠农业谋生的农民是粘着在土地上的,其一旦居住固定下来以后,几乎是代代相传,居住于同一所房屋或同一个村落,以便照顾土地生产。所以,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以后,对乡土产生一种依赖,总是不肯轻易背井离乡,即使是洪涝灾害,连年兵乱,乡村社会人口流动率极小。当然,这并不是说农村的人口是固定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土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外出,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2]7-8所以,孤鸦老树、小桥流水等等是传统中国人对故土抹之不去的永恒记忆,“乡音无改”是他们以眷恋故土为荣的真情表白。尤其是官宦之人,在遭遇人生挫折时,常选择躲回老家去“疗伤”。可以说,对土地的眷恋不仅是传统农民的特点,而且已模塑成中国人特有的民族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中国传统农民的恋土情感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土地占有的强烈欲望。生做耕、死做葬的土地对他们而言,不仅是谋生的依靠,而且是他们全部人生的希望之所在。这种对土地执着追求的“农民情感”根植于农民心中,成为农民实现人生理想最强烈的原动力。 中国传统农民的恋土情感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本次调查样本——湖南省溆浦县仲夏乡桐木坨村再一次得到印证。据该村老人回忆,1950年就有20多人曾因战争或其他原因外出谋生(其中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下级军官、战士;人民政府的初级职员和工商业从业人员),心甘情愿放弃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机会,回老家参加土地改革,分得一块属于自己梦寐以求的土地,享受获得土地的喜悦,无怨无悔地做农民。土改的政治、历史意义无须赘言,而这种喜悦的更深层次意义在于农民恋土之梦的实现。然而,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建立人民共和国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梦想,而是通过满足农民对土地渴望的心理需要,获得大多数农民对新政权的认同,稳定农村秩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真正把党的主张和思想贯彻到农村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为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创造条件。但土改后,分给农民个人的土地属于农民的私有财产,农民有权自由处置,由于中国农民深重的恋土情结和对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的认识,必然产生新一轮的对土地所有权的争夺。部分农民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得到的土地,两极分化重新出现。如果任其发展,显然有悖于党的立国初衷,也不利于中国工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