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中共八大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牛玉峰,杭州师范学院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浙江 杭州 310036; 黄立丰,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 桂林 541004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近30年来,学术界对“八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从近30年来中共“八大”研究的概况、重点问题和若干思考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力图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八大”,也是为了纪念党的“八大”召开50周年,并推动对党的“八大”的进一步研究。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三十年来/中共“八大”研究/概况/重点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K27;D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6)012-0060-08

      党的“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是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研究、国史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等方面经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近30年来,学术界对“八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恰逢“八大”召开50周年,值此对“八大”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论述和相应思考,以示纪念,并推动对党的“八大”的进一步研究。

      一、“八大”研究概况

      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错误影响,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严重曲折,导致对“八大”的评价和学术界对“八大”的研究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关“八大”的科学研究无法正常开展。“文化大革命”、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对“八大”历史地位的恢复和重新予以正确评价,学术界对“八大”的科学研究才真正开始,并不断取得进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出现了三次较大的研究热潮。首先,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概括了八大的主要论断和历史贡献,直接推动了学术界对八大的科学研究。其次,1986年为纪念八大召开30周年,学术界对八大的研究开始步入全面且深入拓展的新阶段。再次,1996年为纪念八大召开40周年,学术界又以此为契机,召开各种学术讨论会,又进一步推动了对八大的研究,且研究更为深入,研究领域也更为拓宽。这之后,研究八大的新成果虽有不断问世,但都相对比较分散,也很少有新的突破,所以,对八大的研究趋于一种平稳状态。

      第二,呈现出四步走的发展趋势。近30年来,学术界对八大的研究经历了党的多次重大会议,迈出了坚实步伐,走出了四大步:第一步,冲破“左”的思想束缚,重新评价和恢复八大的历史地位;第二步,以学习《历史决议》为契机,开始全面评价和深入研究八大各方面的内容;第三步,对八大的研究置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历史环境,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视角进一步深入研究;第四步,对八大的研究由全面深入展开转向在此基础上开始进行薄弱环节的重点突破。这些都说明了学术界对八大的研究逐渐趋于成熟。

      第三,出版和发表了一些文献资料、学术著作及大量论文。在文献资料方面,学术界主要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此外,党的领导人的选集、文集、回忆录和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等文献也都记载了八大的相关内容。在学术著作方面,主要有石仲泉主编的《中共八大史》,杨先材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点》等著作。此外,学术界对于八大的研究,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以及《党史研究与教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如,龚育之的《八大的历史地位和研究八大的现实意义》,石仲泉的《党的八大与党领导的二十世纪中国的两次伟大革命》,金春明的《探索中国之路的里程碑》,张博文的《试论党的“八大”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功绩》等,仅1996年学术界为纪念八大召开40周年就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很多刊物还以纪念八大为契机,出版“八大”专刊。中央和地方的各党史学会也都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会,出版了一批研究八大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这些都显示了学术界研究八大的丰硕成果。

      第四,主要集中于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探讨。学术界对于八大的研究,既有综合论述,又有专题研讨。综观近30年来的八大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八大的历史功绩,二是八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三是八大路线中断的原因。此外,学术界还论及了有关八大与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执政党建设、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在八大前后的探索等。学术界还具体涉及了八大研究的其他细节问题,如,八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八大自身的历史局限、八大未宣布过渡时期结束的缘由和八大不提“毛泽东思想”的原因等。所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丰富和拓展了对八大的科学研究。

      二、“八大”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关于“八大”的历史功绩问题

      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冲破“左”的思想束缚,重新评价和恢复八大的历史地位。具代表性成果是黎洪和张弓两位学者的论文,前者从五个方面概括了八大的历史功绩:第一,在党的思想方面,强调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和论断;第三,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第四,规定了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团结全国最广大的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并且同社会主义的敌人作斗争”;第五,在正确分析我党已经成为执政党的基础上,提出要扩大民主,反对官僚主义。①后者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明确提出了八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的必要;以及提出了按照农、轻、重次序安排国民经济,按经济规律办事。②以上学者对八大历史功绩的概括,首先都明显地突出了八大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恢复八大路线有着直接的联系。其次,都能在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找到相关论述,说明当时学术界对八大历史功绩的认识是以重新评价和恢复八大路线为基础的。

      第二阶段,学习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为契机,开始全面评价八大的历史功绩。1981年的《历史决议》对八大进行了全面地肯定和科学地评价,指出:八大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坚持了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还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问题。因此,在这基础上,有学者认为八大的历史功绩,首先是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其次是总结了我们党自七大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的新经验,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③有学者进一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正确的分析和认识;第二,八大为适应新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并且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第三,八大民主选举的中央委员绝大部分是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的。④还有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对八大历史功绩的认识拓展到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方面,提出了八大在五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关于国情的认识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设想;二是关于经济建设方针的新思维;三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四是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些思索;五是关于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决策。⑤可见,学术界在这一阶段对八大历史功绩的评价,总的来说主要还是在学习和宣传《历史决议》关于恢复八大历史地位的正确决策,并有所深入,开始拓展到对八大前后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整体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