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环境史研究三题

作 者:
杨蕤 

作者简介:
杨蕤,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文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杨蕤(1975-),男,陕西横山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边疆历史地理学、西夏学和民族考古学研究。

原文出处: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与西夏自然环境相关的几个问题:一是西夏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分布状况,认为西夏境内有牦牛、虎、鹿、骆驼等野生动物,家养骆驼的数量十分可观;二是西夏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方式和类型,主要有战争、樵采、修筑城寨等;三是西夏官方文献以及地方民众表现出的朴素的环境保护意识。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07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4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83(2007)02-0013-07

      一、西夏境内的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是环境状况的指示器。历史时期野生动物的变化幅度远远大于植被的变化。因此,对历史时期野生动物的考察不仅可以知晓野生动物本身的种群分布、迁徙状况,而且还可以根据野生动物的分布和规模来推测某一地区的植被、气候等环境状况,以此来丰富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不过,资料的状况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拙文仅就所见资料辑出西夏境内的数种野生动物,同时就西夏境内个别家养动物也一并予以考论。

      (一)犛牛 《西夏书事》卷3载:“夏四月,彝兴献犛牛一。犛牛生西羌,似牛而尾甚长……异产也。彝兴得之,遣使以献。”[1] (32)《天盛律令》亦载:“犛牛在燕支山、贺兰山两地中,燕支山土地好,因是犛牛地……贺兰山有犛牛处之数,年年七八月间,前内侍中当派一实信人往视之,已育成之幼犊当依数注册。”[2] (577)犛牛即牦牛。文献明指西夏时期在贺兰山、祁连山地区有犛牛生息,但文献中的犛牛应为人工放养。不过西夏时期也有野牦牛,如《月月乐诗》中讲“在这强大的国家里,到处是潺潺流水,草儿葱绿,人们在山上猎杀野牦牛”[3] (14)。再则,既然贺兰山、祁连山等地适于畜养的牦牛生存,想必当时这里也有野牦牛活动。牦牛的存在,反映了西夏时期贺兰山、祁连山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鹿 《太平寰宇记》卷172载:“河西出齿鹿,足短而形大,如牛,肉千斤。”可见西夏时期河西地区(指河套和河西走廊)有体形庞大的鹿。文献中所谓的“齿鹿”具体为何种属,恕无能奉告。有学者发现中古时期华北(指北方)边缘地带,特别是临近草原地带,鹿类种群数量十分庞大,如阴山地区[4] (43)。宋人朱彧在《萍州可谈》卷1中也讲到:“北地产鹿,有倍大于中国(指中原地区)者,鹿角近根实处,刻以为环,肉好相半,内虚可贮物,谓之鹿顶合。”概指宋代中国北方的鹿不仅体形硕大,而且鹿角很有特点。笔者曾注意到,在西夏谚语中频繁地提到鹿,如194条:“犹如五月骆驼命终而倒,犹如十月黑鹿伏劫处逃”;203条:“要藏匿不易,鹿枝角已露出,观赏还可以,敬虎豹皮有愧”;236条:“良男所去狭地树中,黑鹿去,角也不得”;300条:“夜闻鹿鸣天晓,日见鹃啼天晚。”[5] (16-23)西夏文献《月月乐诗》中也有人们追捕鹿群的生动描写。鹿的形象频繁地出现在西夏谚语和宫廷诗中,反映出西夏人不仅对鹿存有一种亲切感,而且相当熟悉,甚至在西夏的生活器皿上也刻有鹿的图案。如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乡政府附近出土了一件西夏酱釉剔花瓶[6] (925),近底部处刻一鹿,鹿回首做惊惧状,口中喷出一团云雾。鹿刻比例十分恰当,线条流畅,具有写实性①。综合以上信息,笔者认为西夏时期河套、河西走廊等地区应该分布着众多鹿群,反映出这些区域保持着良好的草原生态系统。需要注意的是,上引西夏谚语中出现“黑鹿”。在现代鹿的种属分类里,黑鹿又称水鹿,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西北地区仅青海有零星分布)。西夏文献的黑鹿是否就是现在的水鹿,存疑待考(笔者推测,西夏境内的鹿应多为马鹿)。此外,《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等地理典籍中均记载了夏州、庆州、延州等州县需要向朝廷进贡麝,表明当时这里有麝类分布。

      (三)虎 《西夏书事》卷3:“继迁善骑射,饶智数。尝从十余骑出猎,有虎突从山阪下,继迁令从骑悉入柏林中,自引弓踞树巅,一发中虎眼,毙之。蕃部由是知名,光睿爱其勇,遂授以官。”[1] (33)李继迁早期活动于河套地区,这条文献很可能就是李氏在河套附近狩猎的记载。在西夏谚语中老虎的出现率极高,如53条:“龙欲青水何时尽,虎奋黑山何时休”;88条:“勇鹰险处抓兔子,老虎情面狐饮酥”;96条:“狼狗一狂乃为群,虎豹降服随路行”;142条:“虎豹威仪,美狐出去,深水苇长,老马憋气”[5] (9-13)等等。西夏谚语是西夏社会面貌的真实反映,其中也包括一些自然界的状况。老虎在西夏谚语中的频繁出现很可能表明西夏境内有老虎活动。上引《圣立义海》中讲到西夏天都山有虎、豹、鹿、獐等野生动物。《金史》卷4《熙宗纪》也记载:“上如东京,壬子,畋于沙河,射虎获之。”沙河地望无考(概为金东京附近),但表明当时老虎时常出没。据笔者在博士论文《西夏地理研究》中初步考证,西夏境内存在三块较大的天然林区:贺兰山(包括贺兰山东麓)、阴山(包括乌拉尔山)、屈吴山和六盘山。这也是古今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有维系老虎生存的食物链,因此西夏时期的老虎极有可能分布在上述林区。

      (四)骆驼 宋代文献中又称骆驼为橐驼。由于西夏是沙漠王国,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也是西夏重要的运输工具。《西夏书事》卷27云:“(秉常)以遗马、白驼入献(辽朝)。”[1] (312)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白驼了。又宋人张亢言:“陕西民差配之苦,数倍常岁,止如鄜州买骆驼、骡驴、牛羊、红花、紫草、桥瓦……”[7] (卷128,3208)可见骆驼也是宋夏贸易中的商品。《蒙兀儿史记》卷2《成吉思可汗》载:“(蒙古)围力吉里寨,数日,拔而夷之。复下乞邻古撒城,经落思城,大掠人畜,所获畜产,橐驼最多。”力吉里寨、乞邻古撒城、落思城具体地望不详,但大致处于西夏西北部疆土,这一带至今骆驼的数量也很可观。《马可波罗行记》第72章亦载:“(唐古特)驼毛毡不少,是为世界最美丽之毡。亦有白毡,为世界最良之毡,盖以白骆驼毛制之也。”唐古特即为西夏,可见西夏境内骆驼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西夏境内是否有野骆驼分布?宋代史籍中确载西北地区有野骆驼活动。成书于北宋时期的《嘉祐本草图经》载:“野骆驼出塞北、河西,今惟西北蕃界有之。”② 文献中“西北蕃界”应该包括西夏地区。由此可见,西夏境内确有野骆驼分布。

相关文章: